犯罪人员从业限制
犯罪人员在服刑结束后,其犯罪记录可能会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犯罪人员从业限制的相关内容。
1.犯罪记录封存与适用范围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犯罪记录的封存规定可以扩大适用至成年人,但在主观方面和刑期上与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区别。例如,对于成年人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或者故意犯罪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可将其犯罪记录纳入封存范围。
2.从业禁止期限与范围
不同的法律法规规定了不同的从业禁止期限,如二年、三年、五年、终身等。部分规定并未限制普通就业,如食品安全法第135条第2款规定“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公司法第146条规定了三年从业禁止。
3.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对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犯罪人员,根据提供资金数额、违法所得数额等犯罪情节,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4.从业禁止制度的防范作用
从防范角度出发,应对涉性侵违法犯罪人员实施严格的从业限制制度。对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在从事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职业中实行终身限制。
5.上海市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
2019年4月,上海市出台《关于建立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的意见》,明确了适用范围、入职审查、从业限制、执行机制等八个方面的具体规定。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相关制度。
6.用人单位的审查和筛选义务
该《意见》明确了用人单位在招录员工过程中的审查和筛选义务。对于教育、医疗、训练救助等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行业,在入职审查时,将对拟录用人员是否存在性侵害违法犯罪记录情况进行强制查询。
7.犯罪记录对特定行业的限制
在我国,一些特定的行业和职业对从业者的背景有严格要求,其中包括对刑事犯罪记录的审查。例如,律师执业、注册会计师资格、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行业和职业。
8.建立健全从业限制制度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有助于犯罪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救赎。
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将为犯罪人员回归社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