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记承天寺夜游试题及答案

2025-02-12 10:18:38 59 0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描写夜晚游览承天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的豁达与悠闲。小编将围绕这篇散文,探讨其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1.文言文基础知识

1.1字音标注

欣然(xīnrán)

遂至(suìzhì)

未寝(wèiqǐn)

藻荇(zǎoxìng)(zǎoxīng)

竹柏(zhúǎi)

1.2词语解释

念无与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遂至承天寺:于是来到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文章内容理解

2.1文章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通过描绘夜晚承天寺的景色,反映了作者在贬谪中的心态,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2人物形象 苏轼在文中塑造了自己与张怀民的形象,两人都是清闲之人,能够在月色下漫步,享受宁静的夜晚。

2.3环境描写 文章中对承天寺夜游的描写生动形象,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展现了夜晚景色的美丽。

3.文学鉴赏

3.1对偶句创作

结合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可创作如下含“月”字的五言或七言对偶句:

月下漫步乐悠然

月华如水映竹柏

4.作者背景

4.1苏轼生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上多次遭遇贬谪,但在文学上成就卓越,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4.2文学成就 苏轼的散文、诗歌、词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以词最为著名。《记承天寺夜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5.教育意义

5.1阅读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的阅读理解练习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2思想教育 文章中的豁达心态和悠闲生活态度,对当代人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充满哲理与美感的散文,通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其文学魅力,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