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是什么意思,典故300则

2025-02-13 11:11:36 59 0

典故,作为汉语词汇,内涵丰富,既指典制和掌故,也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智慧。

1.典故的定义

典故,拼音为diǎn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的名称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2.典故的来源

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

民间故事与传说:如“嫦娥奔月”的故事,源自民间传说,讲述了嫦娥偷吃长生不老药后飞向月宫的神话故事。

历史事件与地名:某些地名成为典故的载体,如“秦淮河”因历史上的秦淮八艳而闻名。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和事件,如《三国志》中的“卧龙、凤雏”等,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典故。

3.经典典故介绍

***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16个最为经典的国学典故包括: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庄周梦蝶:探讨梦境与现实的关系。

倾国倾城:形容女子美貌。

凌波微步: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后得以团聚。

咏絮才高:形容女子才情出众。

4.典故的教育意义

典故往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如荀子在《荀子议兵》中提到:“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这句话强调了敬业的重要性。

5.用典的写作手法

用典是汉语写作中的一种手法,尤其在诗歌中广泛应用。它通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例如,《后汉书•廉范传》中的“襦袴欢声”,后来成为称颂地方官惠政的典故。

6.典故在生活中的体现

典故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王建封将“人日鸟”误认为是鸽子的故事,后来成为笑谈,也成为“人日鸟”典故的由来。

7.典故的传承与发扬

典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扬典故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和学习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8.典故的广泛应用

典故不仅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在现代社会也经常被引用。例如,陈胜在起义时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典故至今仍被用来表达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