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世界杯决赛若德阿加时赛不分胜负,到了点球决战谁的胜算大?
2014年巴西世界杯,德国和阿根廷会师决赛,最终德国在加时赛依靠格策的精彩抽射,完成绝杀,德国如愿捧杯。
如果不是格策的神来之笔,德国和阿根廷多半要进入点球战了,虽然点球战没能到来,估计两队赛前肯定进行了点球加练和排兵布阵。但是如果真的进入点球大战,估计德国队的赢面更大,甚至很大可能在前五轮决定胜负,都不用进入一对一决胜局。
德国队历史德国队罚点球历来是行家,正如莱茵克尔说的,“足球是什么?足球就是一种由英国人发明,场上22个人激烈拼抢,苦战90分钟后,最后由德国人获胜的运动!”发明了点球大战的德国人更善于此道。
心理素质极佳,命中率极高,2014年的德国队还有一大法宝,门将诺伊尔,身高臂长,反应迅速,擅长扑救点球。2012年欧冠半决赛,点球战扑出C罗,卡卡的点球,决赛点球战扑出马塔点球。
德国队历史战绩也足以彰显日耳曼战车的彪悍,1976年欧洲杯点球大战输掉决赛,成就了帕年卡的勺子经典。至2014年前,欧洲杯和世界杯大赛,5次点球大战,无一失手,全部取胜,总的来看,7次点球战赢了6次。世界杯胜率是100%。
1982年世界杯半决赛,5-4法国;
1986年世界杯1/4决赛,4-1墨西哥;
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4-3英格兰;
1996年欧洲杯半决赛,6-5英格兰;
2006年世界杯1/4决赛,4-2阿根廷。
2016年欧洲杯1/4决赛,6-5意大利。
其中2006年本土世界杯与阿根廷直接对决,莱曼凭借小纸条发挥出色,扑出阿亚拉和坎比亚索的点球,德国4:2晋级。
阿根廷历史阿根廷作为南美劲旅,参加世界大赛的机会也很多。在世界杯上的胜率也很高,参加了5次,胜利4次,胜率80%,分别是:
1990年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 3-2 前南斯拉夫;
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阿根廷 4:3 意大利;
1998年世界杯1/8决赛,阿根廷4:3英格兰;
2006年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2:4德国;
2014年世界杯半决赛,阿根廷4:2荷兰。
同样的统计了阿根廷在90年代以来美洲杯上的表现:
2016美洲杯决赛,阿根廷2-4智利;
2015美洲杯决赛,阿根廷1-4智利;
2011美洲杯1/4决赛,阿根廷4-5乌拉圭;
2004美洲杯决赛,阿根廷2-4巴西;
1995美洲杯1/4决赛,阿根廷2-4巴西;
五次点球大战,全部告负。或许是同为美洲对手彼此过于熟悉,也或者虽然是在美洲作战,还是不太适应环境。
同为世界级强队,两队在世界杯的舞台上也多次交手,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3:2绝杀了德国,1990年世界杯德国1:0报了一箭之仇,2006年世界杯德国点球战击败阿根廷,2010年世界杯更是在1/4决赛,4:0横扫了阿根廷,看交锋记录,德国队也是占了上风的。由此看来德国队的赢面要大得多,不过足球是圆的,一切都有可能,又有谁能料到作为2014年的世界杯冠军的德国队,在2018年世界杯小组赛就出局了呢。
2014年世界杯冠军德国队当时实力究竟怎么样?
改良的传控,巅峰的球员,勇敢的战略,对冠军的渴望,使德国成为2014世界当之无愧的冠军。
第一,改良的传控勒夫,是忠实的传控战术执行者,但相比于2018的磨磨蹭蹭,2014年底德国是更先进的传控——靠传控消耗对手的体力和注意力,但靠高速闪击击溃对手。
从一篇研究德国2014年进球方式的论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德国大比例进球是来自4人以下配合,5次以下传递,将近占了所有进球的70%。而这种快速闪击的方式,在2018年踪影全无,这有对方退防死守的问题,也有德国中场球员能力下降的问题,以及全队心态骄横的问题。
而从具体情况来看,德国的进攻战术也极其鲜明,中场抢断后迅速分边,突进后最后一传短传至大禁区,在对方回放后卫和后腰的空隙处抢点射门。
第二,巅峰的球员同样的战术用不同的球员执行,就有天壤之别,当时的德国球员,集体处于巅峰期。
拜仁和多特,在2013年是欧冠的冠亚军,两队共贡献了12名球员。而类似于赫迪拉厄齐尔克洛泽等非这两队的球员,也处于职业巅峰期,我们看看他们贡献的数据。
防守上对抗性竞争全面领先对手——
就防守核心球员而言——
(注:此处的传中值得的是传球成功次数)
其中特别一提的是博阿滕,出场7次,场均出场88分钟,共传出391球,其中传球成功324次,成功率83%,解围34次,场均几乎达5次,这意味着他在关键时刻对队友的支持是相当到位的,防守能力和意识突出,覆盖范围广,在队友受到威胁时,能给予最大支援。
胡梅尔斯共出场6次,场均出场84分钟,作为防守成员来说,进攻能力突出,被犯规2次,共传球289次,其中传球成功率为87%,成功传球253次,具备带球向前和精准长传球的能力。
中前场创造威胁和把握机会的能力突出——
厄齐尔:出场7次,共出场625分钟,场均出场89分钟,助攻1次,8次被犯规,传球成功率概87%,威胁球个数高达17次,足以见他的威胁球;
克罗斯:打满660分钟,场均出场94分钟,贡献2个进球,4次助攻。在出场660分钟内,克洛斯共传出605个球,其中有544个传中,传中概率为90%;
穆勒:首发7场,进5球3助攻,最主要还被侵犯17次,17次威胁球,几乎就是当届世界杯球王般的存在。
最后,我们看看德国把握机会的能力,恐怖的射正率——
所以7场比赛,德国进了18个进球,仅丢4球。
第三,就是德国的勇气和对冠军队渴求。德国从一开始就有大气魄的布局,在穆勒与拉姆的右路组合是德国最有威胁武器的情况下,在小组赛,博阿滕打右后卫,拉姆打后腰;一直在决赛之前,德国都主打左路。这不论是为了磨合自己的备选方案还是作为战术忽悠,都取得了成功。而24多年对冠军的渴望又对德国的战斗力起到了加成作用。
所以,2014年的德国实至名归,也是近些年最好的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