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出界规则?
足球出界判定规则
1.足 球运动对球出界的 规定 是: 无论,从空中还是地 面, 球的整体越过边线或底线。
2.足球从角旗杆上弹回球场,球的整体没有越过边线或底线,所以没有出界。
3.由于足球比赛场地大,裁判员要根据球的移动来回奔跑,以便照顾全场。但有时对球场远边的角落发生的情况不大容易观察的很清楚。譬如球正好在边线和端线交界处出界,究竟是判界外球还是应该判角球呢?这时大有出入的。我们知道,如果判为边线出界,就是掷界外球;如果是判为端线出界就应有攻方踢角球或是由守方踢球门球。用脚踢要比用手掷远的多,特别是踢角球,一脚送到对方门前就有可能破门得分。那么,如果判错了显然是不公平的。现在在边线和端线的交界处插上一面角旗后,对上述两种情况就可以正确地判断和区别了。球碰到角旗后或直接从旗杆的端线翼侧出界,即判为角球或球门球;若由边线一侧出界即判为界外球。有时在中线的两端,边线外的一米处各插一面小旗,这叫做中线旗。
4.中线是前后场的分界线,也就是判断运动员是否越位的分界线。规则规定,队员在本方半场内是不受越位限制的。只有到了对方半场内才有越位的限制。中线就是判断越位的起始线。足球比赛是可能会遇上各种不良气候,例如刮风、下雨,比赛仍要继续进行。
大风大雨很可能会使界线看不清楚,这时就更要以中线旗为标志,去判断运动员是否越位,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足球vr技术规则
VAR(Video Assistant Referee),即视频助理裁判。其实质是使用视频回放技术帮助主裁判作出正确判罚决定,而VAR本身不会作出任何决定。
fifa规定,只有当涉及进球、红牌、红黄牌罚错对象和点球这四种情况时,VAR才能介入。其他任何情况下,VAR都不能介入。
第一种情况:进球。当出现疑似进球,或者进攻球员通过不正当得利取得进球时,VAR可协助主裁判,判定进球的全过程是否有违反规则的情况发生,从而协助主裁判做出公平公正的判罚。
第二种情况:点球。当出现在球队禁区内的防守队员的犯规时,VAR可以协助主裁判,对已发生的犯规进行更加准确、合理的判罚,以防止因主裁判判罚错误而出现错误的点球情况。
第三种情况:红牌。当比赛中出现红牌判罚时,VAR可以根据比赛实际发生的情况,为主裁判的判罚提供帮助,以确保可能发生的严重犯规或者暴力行为,得到公平的判罚。
第四种情况:错误的判罚。当球场上出现犯规行为时,如果裁判员因犯规,向错误的球员进行了纪律处罚,VAR将进行协助,提示主裁判进行正确的判罚,并对真正犯规的球员进行纪律处罚。
以上四种情况,只是国际足联足球竞赛规则中有关VAR判罚的基本要求,而随着VAR在实际比赛中的应用,国际足联也在一直完善VAR相关规则的制定。
足球比赛规则全部详细?
足球比赛规则全部详细有以下七点。
一、足球比赛场地规则
球场必须为长方形,边线的长度必须长于球门线,其中,长度为19-120米,宽度为45-90米;在国际比赛中,长度为100-110米,宽度为64-75米;世界杯的长度为105米,宽度为68米。
二、足球赛用球规则
竞赛用球是一种球体,其外壳由皮革或其他经授权的材料制成,其结构内不得使用对运动员有害的材料。它的周长不超过70厘米(28英寸),不短于68厘米(27英寸);比赛开始时重量不超过450克(16英两),不少于410克(14英两)
三、足球比赛队员人数规则
两个参赛球队,每队队员人数不得超过11人。
每一个球队都得有一个守门员。
每一队在比赛时可有1-2个替补队员,如果是友谊比赛,则可以有5个替补。
经裁判同意,可在比赛暂停期间由替补队员替换队员。
只有被替补队员下场后,替补队员才可以上场。
未经裁判的同意,任何队员不得上场或下场。
四、足球比赛时间规则
游戏分两个半场,每半场45分钟。例外情况由裁判及双方同意,除非双方同意。所有更改比赛时间的协议(如因灯光不足每半场减少至40分钟)必须在比赛开始前制定,并且遵守比赛规则。
在中场休息,中场休息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比赛规则必须明确规定中场休息时间。中场休息时,须经裁判同意方更改。
五、足球赛罚点球规则
判罚应该从罚球点踢出,并且必须明确裁判。打球时,除主罚队员与对方守门员外,其他队员应在该罚球区及比赛场内,并至少距罚球点9.15米处。在球被踢出之前,对方守门员必须站在两个门柱之间(两脚不能移动)的球门线上。裁判必须把球向前踢出,另一名队员踢或触球之前,不得再触球。在回旋过程中,球滚到球的圆周距离内。罚点球可以直接得分。
在一场比赛中执行罚球点球,以及在半场准全场比赛结束后延长执行或重踢罚球点球时,如踢出的球触到任何一个或两个门柱;或触到横木;或触到守门员;或触到门将;或连续碰到门柱、横木或守门员,并应被判为胜一球。
六、足球赛越位规则
进攻队员如球比对方球门线更近,即处于越位位置。除以下情形外
这名球员位于本方半场内;至少有对方球员两名比对方球员更接近对方球门线。
裁判员认为,当运动员在某一脚踢或触球的瞬间,同队队员处于越位位置,裁判认定其有以下行为:
干预比赛或干扰对方;试图从一个越位的位置中获得好处。
以下情况,队员不得被判为越位:
球员只是处于一个简单的越位位置,球员直接接球,角球,或者在界外的投掷。
球员被判罚越位时,裁判应判定对方球员在越位位置踢间接任意球。若该球员越位于对方球门区内,则次任意球可在球门区任何位置进行越位。
七、足球赛犯规规则
运动员有意违反以下九种行为之一者:
一脚踢或试图踢对方球员。
绊倒对方球员,即在对方的身后或身前,伸腿或屈体绊倒或企图绊倒对方。
跳向另一名队员。
猛烈地或者有危险地撞击对方队员。
除另一方阻挡外,从背后冲撞对方队员。
用手触球,例如:用手或臂持球,推球(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
总结;足球比赛规则由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制定并修改,是正规足球比赛所必须遵守的规则。从距每个球门柱内侧16.5米(18码)处,画两条垂直于球门线的线,这些线伸向比赛场地内16.5(18码)米,与一条平行于球门线的线相连接。由这些线和球门线组成的区域范围才是罚球区。
中国足协都颁布过哪些奇葩的足球比赛规则?
一个头球顶两个进球?输球才能成功保级?没钱分红拿啤酒“顶账”?是不是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真是这些年中国足协展示的奇葩操作。
说实话,中国足球不行还真不能一个劲的怪球员,毕竟中国足协也真的“够业余”。
就以近三十年来看,中国足协就给球迷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葩操作,出台了一条又一条的“神奇规定”。
今天我就带着各位回顾一下中国足球史上那些奇葩的规定或神操作。
01、头球算两个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男足跟新西兰男足踢过一场比赛,结果新西兰生吃中国队两个头球。
足协领导一看,好家伙儿、这头球真厉害,随即“大受启发”。足协领导开始认为中国足球也得学习头球、还得走身体路线,这样一方面能制衡日韩等技术流派,一方面还能“欺负”西亚那些小身板的球队。
然后,这个旷古烁今的政策来了:比赛中头球算两个。
说实话,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倒的确帮当时的中国队培养了一些高中锋,但还是显得很不专业。
其次更夸张的是,当时有的球员为了多得分,带球冲到门前居然不射门,愣是要把球挑起来再头球攻门,简直丑态百出。
02、抽扑克牌定排名2002年赛季结束,深圳平安和北京国安的积分相同,相互成绩也持平。
按照足协当时的规定:积分相等的,直接比较相互成绩,如果还相同那直接抽签。
然后我们的足协直接拿出一副扑克牌,现场表演一波“一开两瞪眼,大小定江山”。最终深圳队抽到黑桃Q,以一点之差险胜北京队的黑桃J,获得联赛第二名。
03、数字6和9把足协难得团团转1999年,中国足球乙级联赛毅腾队和绵阳队并列小组第二名,必须得决胜出一个晋级名额。
然后自以为很聪明的足协创造性的想出了一个新办法:两队抽签赌单双。
从写有0-9的号码牌里两队各抽一张,然后看两个数字加起来是单还是双。
抽签开始后,毅腾押单数,绵阳押双数,随后把各自抽好的纸条交给足协官员。结果足协官员打开纸条一看,愣住了......(两个纸条的数字分别是6和9,但正反一换很容易混淆)
足协官员马上问毅腾一方,你抽的是几啊?答:9.
随后又问绵阳一方,你抽的是几啊?答:9.
明知道不可能出现两个9,结果足协官员居然硬着头皮说:二九十八,双数!绵阳队晋级。
这毅腾队领导一听恼了,你这不是耍人吗?哪来的两个9?
但由于抽签已定,足协最终只承认规则有漏洞,但拒绝重新抽签。(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一度以为是恶搞,但没想到确有此事。大人哪能干出这事啊你说?
04、上座率低于指标要罚款2007年,中国足协觉得各家球队现场上座率不是很乐观,严重影响收入,随即脑袋一转来了个新思路:
对于新赛季各球队主场上座率进行考核奖惩,如果联赛平均上座人数低于5000(中甲)和10000人(中超)的俱乐部,将在年底的分红中分别扣除10%和5%。
据说那个赛季各支球队为了完成“上座率考核”,甚至要求工作人员、亲朋好友拖家带口的组团去现场看球赛。(这跟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逼着每个宿舍必须出几个人去看讲座简直一模一样,不去就扣班级分)
05、输球才能保级成功2003年,也是甲A时代的最后一年,中国足协出了一个积分排名新政策:
上一年度的排名乘0.5,再加上本年度的实际排名,然后作为最终排名。(说实话,这种政策是为了考验球队的计算能力吗???)
那年比赛的最后时刻,重庆和天津成为最后一个中超名额的竞争者。结果重庆队居然发现了一个BUG......
重庆队本年度排名已经确定,只要最后一轮输给青岛队,就能让青岛队反超天津,然后自己就实现成功晋级。(天津最后一轮得踢夺冠热门上海队,取胜概率微乎其微)
好家伙,这可把重庆队乐坏了。最后一轮对阵青岛,轻松送给对手3个球,确保自己能够稳稳输掉比赛......
中国足协一看重庆居然这么玩,马上意识到了问题,随即找上了夺冠大热门上海队。(具体啥情况咱不多说,各位只要知道夺冠热门上海队居然被保级球队天津2:1拿下,连冠军都丢了)
06、没钱分红发啤酒不知道还有多少球迷记得2009年那个低迷的中超联赛......
那一年中超球市相当差劲,联赛收入大打折扣,这可把足协领导跟联赛老板难哭了。
赛季结束后,眼看着又到了大家围坐在一起把酒言欢,分红拿钱的“开心时刻”,足协却没钱可分了。
就在这“危难关头”,当时联赛的赞助商金威啤酒仗义相助,给足协想了个小妙招:按照原定分红情况,用啤酒进行兑现。
然后每支球队最终收到了790件啤酒的分红......(虽然一支足球队人挺多,但估计收到啤酒那一个月,也得天天吃顿小烧烤才喝的完)
据说啤酒分完以后,自觉不好意思的足协又给各位老板准备了一点小礼物聊表心意:每支球队的老总给一台数码相机......(这是担心大家喝啤酒的时候没有拍照留恋吗???)
07、深圳队巧妙应对u20政策2005年年初,中国足协突然发布一项新规定:
凡是队内没有国奥球员的俱乐部,新赛季每场比赛20岁以下球员上场人数不得少于两人,否则直接判0:3负。(据说是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培养年轻人才)
中国的20岁足球运动员什么水平咱就不多说了,毕竟后来连U23保护政策都出来了。
当时大部分球队对于这个新规定实在苦恼,毕竟队伍里20岁以下的球员没啥战斗力,放上去这不明摆着影响比赛吗?
眼看各家俱乐部毫无头绪的时候,深圳队给足协上了一课:
在新规出台后的第一场比赛中,当比赛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且胜负已定的情况下,深圳队突然申请换人,把20岁的球员换一位上去,然后1分钟后马上再次申请换人,用另外一位20岁的小将把前一位给换了下来......(汗都没有出就把人换下来,这不是瞎折腾吗?)
08、客场进球算两个1990年的全国足球锦标赛,为了解决主客场进球数相同的问题,足协出了新规:
每场比赛必须决出胜负,两队积分相同时,客场进球算两个。
咱们以当时北京对天津的一场比赛来详细看看这个规则的漏洞。
首场比赛,北京主场1:0战胜天津队;次轮比赛,天津主场88分钟时将比赛踢成1:1平。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按照规定,北京队哪怕再丢一球也能晋级,而天津队必须再进两球才能晋级。
所以天津队就希望保住常规时间的平局,拖入加时赛获取更多时间;北京队希望赶紧结束比赛,哪怕给天津再进一个也无所谓。
然后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
北京队门将直接弃门而出,北京后防线全体倒戈,反而是天津队的球员堵在了北京队的门前,以防北京队直接来乌龙球。(各位可以脑部一下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
09、取消升降级2001年,中国足协为了给冲击世界杯的国家队球员保驾护航,保证集训质量,直接宣布取消联赛“升降级”。
虽然最终中国队历史性的闯进了日韩世界杯,但升降级的取消却给后来的中国足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升降级政策实施后那一两年,中国足球联赛陷入空前的混乱当中,假球赌球事件层出不穷。
10、中场休息半小时,八场比赛同开启2010年,中超联赛来到最后收官时刻。尽管冠军已定,但最后的多场比赛还决定着亚冠名额以及保级球队的生死。
一看最后的比赛居然这么重要,足协坐不住了,赶紧出来展示智慧:
最后一轮的8场比赛必须同时开球,而且中场休息时间全部由15分钟改为30分钟,确保下半场也同时开球。
据说还告知各球队管理层,中场休息时间不得让球员知道其他场次的比分实时情况......
这个神操作据说最后还遭到了国际足联的批评。
结语就拿最近一两年来说,中国足协的某些操作也让人愁的慌。
先是大张旗鼓的开展“中性名改革”,结果引发一系列问题;其次对于归化球员到底算外援还是内援也搞得稀里糊涂,让人难以理解。
最后一问:你还知道哪些中国足协制定的奇葩规则或神操作?欢迎讨论分享。
女足比赛规则?
足球比赛规则是不分男女的
足球比赛规则:
1、两队都必须含有1名守门将,每队最多可以做出3个人员调整。一场比赛不可缺少的还有裁判员,包括一名主裁判,两名裁判助理,一名第四官员和VAR视频助理裁判。
2、一场比赛应有两队参加,每队上场队员不得多于11名,其中必须有一名守门员。如果任何一队少于7人则比赛不能开始。在由国际足联、洲际联合会或国家协会主办的正式比赛中,每场比赛最多可以使用3名替补队员。
3、队员不得使用或佩戴可能危及自己及其他队员的装备或任何物件(包括各种珠宝饰物)。队员必需的基本装备是:运动上衣;短裤(如穿紧身内裤,必须与短裤的主色同一颜色);护袜;护腿板。
4、裁判员指出上场队员的装备有问题后,该队员应离开比赛场地去调整装备;除非该队员已经调整好装备,否则应在比赛停止成死球时离开比赛场地。
5、比赛分为两个半场,每半场45分钟。特殊情况经裁判员和双方同意另定除外。任何改变比赛时间的协议(如因光线不足每半场减少到40分钟)必须在比赛开始之前制定,并要符合竞赛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