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世界杯决赛,你觉得阿根廷队输给德国队的原因有哪些?
个人认为还是团队因素吧,阿根廷太依赖梅西,其他队员又站不起来,伊瓜因和阿奎罗不是大场面球员,一到关键时刻总要掉链子。
反观德国队,没有特别突出的球员,实力都很平均,格策看似偶然的致命一击,实则很必然。铁血的日耳曼战车,历来就是硬朗的代表词。越是关键大赛他们越是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这一点相比而言,阿根廷就散漫多了,小编认为阿根廷输就输在团队意志品质上,2014年的阿根廷能打进决赛,最主要的因素就在于他们的保守,奉行1:0主义。跌跌撞撞闯进了决赛,好运气自然就不会在光顾他们了。
小编以为阿根廷,要真正强大起来,梅西身边的帮手得多一点,足球毕竟是团队运动,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我们也期待潘帕斯雄鹰能真正展翅飞翔。
阿根廷2-1战胜尼日利亚,梅西爆射罗霍绝杀比赛,你怎么看?
因为前两轮小组赛的不尽人意,加强最后一轮冰岛对克罗地亚,克罗地亚主际悉数缺阵,阿根廷队出线形势岌岌可危,一些球迷戏称梅西“没戏”。
但是巨星就是巨星,用自己的实行动予以了有力还击,带领球队经过一场血拼,拿下尼日利亚,全取3分,小组出线进军16强淘汰赛,迎战法国。
本场比赛,梅西非常之强硬,开场不久迎来进球,这是他本届世界杯比赛的第一个进球,也是本届世界杯比赛的第100个进球。这个寓意就非常好了,能给梅西带来好运。
最后时刻罗霍的绝杀看的人是热血沸腾,谁说阿根廷球队只有梅西,梅西身边没有强有力的队友,罗霍用一记绝杀打脸这些谬论的人,同时也拯救了多少天台上的人。
这是一场无比精彩绝伦的比赛,最后工资阿根廷晋级,恭喜梅西打破进球荒。下来淘汰赛继续稳定发挥,取得好成绩。
德国队与阿根廷的历史交锋?
下面是阿根廷VS德国两队的历史交锋具体战绩: 两队(包括前西德)在历史上只交战过18场,阿根廷队8胜5平5负占据优势,进25球失23球;其中世界杯历史上两队交战过5场,阿根廷队1胜2平2负处于下风,进5球失7球。
(永明) 比赛日期 比赛场地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 比分 2010.03.03 慕尼黑 友谊赛 德国-阿根廷 0:1 2006.06.30 柏林 世界杯1/4决赛 德国-阿根廷 1:1(点球4:2) 2005.06.21 纽伦堡 联合会杯小组赛 阿根廷-德国 2:2 2005.02.09 杜塞尔多夫 友谊赛 德国-阿根廷 2:2 2002.04.17 斯图加特 友谊赛 德国-阿根廷 0:1 1993.12.15 迈阿密 友谊赛 德国-阿根廷 1:2 1990.07.08 罗马 世界杯决赛 西德-阿根廷 1:0 1988.04.02 柏林 友谊赛 阿根廷-西德 0:1 1987.12.16 布宜诺斯艾利斯 友谊赛 阿根廷-西德 1:0 1986.06.29 墨西哥城 世界杯决赛 阿根廷-西德 3:2 1984.09.12 杜塞尔多夫 友谊赛 西德-阿根廷 1:3 1982.03.24 布宜诺斯艾利斯 友谊赛 阿根廷-西德 1:1 1981.01.01 蒙得维的亚 友谊赛 西德-阿根廷 1:2 1979.09.12 柏林 友谊赛 西德-阿根廷 2:1 1977.06.05 布宜诺斯艾利斯 友谊赛 阿根廷-西德 1:3 1973.02.14 慕尼黑 友谊赛 西德-阿根廷 2:3 1966.07.16 伯明翰 世界杯小组赛 西德-阿根廷 0:0 1958.06.08 马尔默 世界杯小组赛 阿根廷-西德 1:3你认为2014年世界杯,阿根廷输掉比赛的原因是什么?
我是川风蜀韵,我来回答。
这是一场双方都值得最崇高敬意的比赛。两队的攻防策略和战术安排,都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尽可能限制对手上下足了功夫;两队球员体现出的战术执行力也十分高超,凝聚了非凡的心理素质和技战术水平。
决赛前,德国队在整体实力上占有更大的优势。防守上,德国与阿根廷的水平基本上是旗鼓相当(有悖于人们心中的印象,阿根廷在本届世界杯淘汰赛阶段的防守水平是世界顶尖的);进攻上,阿根廷虽然有梅西,但阿圭罗状态不佳,拉维奇和伊瓜因都是自己拿球主导进攻强于衔接、策应、牵扯,中场缺乏过渡和梳理的能力(又或者是实力有限攻守不能兼顾)。这导致他们难以打出流畅的整体配合,只能靠个人速度和盘带寻找机会,偏偏迪马利亚这个突破专家还因伤缺阵。反观德国,虽然没有梅西这个级别的巨星、没有很突出的突破手,但他们的中前场球员水平也不俗而且很平均,都非常善于跑位、传球和射门,有着很强的默契和团队意识,所以他们进攻的组织性是世界一流的。此外德国的阵容深度也胜阿根廷一筹,赫迪拉伤了克拉默顶上,克拉默伤了许尔勒顶上(中场位置随之大挪移),克洛泽跑不动了还有更灵巧的格策。除了实力优势,德国队半决赛轻松淘汰巴西,还能多休息一天,在体能储备上也远好于与荷兰苦战120分钟的阿根廷。他们甚至能得到大部分巴西本地球迷的支持——因为阿根廷和东道主是宿敌+巴西球迷认为战胜巴西队的能获得世界杯冠军。
上半场:基于对以上优劣势对比的清晰认知,德国采取了积极主动而不失稳健的攻防策略:以传切配合保持控球、创造进攻空间,以对持球人延阻、整体快速回防来应对阿根廷的突击;阿根廷则比半决赛更谨慎,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防守而放弃了控球,有机会就用快速反击偷袭,不然就用防守跟德国耗着。
开场时的双方阵型:1. 德国的进攻 VS 阿根廷的防守
厄齐尔首发位置在左路。开场15分钟之内,他数次向中路和右路靠拢,结合拉姆的插上,令德国在右路进攻上取得了局部的人数优势,打开了空间。但阿根廷始终在中路腹地保持人数的优势和高度严密的站位,因此无论德国队在右路传中、回敲或者只是佯攻,都始终没能创造射门机会。克拉默受伤下场后许尔勒登场,厄齐尔换位到前腰,这时他向两边靠拢能造成的局部优势就变小了。德国转而更多地试图从中路渗透,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威胁。
随着佩雷兹更多地回撤,阿根廷实际上变成了三后腰;梅西和伊瓜因被特许在防守时散步,于是拉维奇就肩负起了干扰德国队中后场组织的任务。与半决赛相比,阿根廷虽然在阵地防守上投入了更多兵力,阵型也保持得十分紧密,但在防守反击和定位球时的专注和协防意识上似乎有所下滑。上半场的最后10分钟,阿根廷试探着把阵型前压争取主动,马上就被德国利用反击形成了两次有威胁的射门;补时阶段德国开出角球,赫韦德斯又甩开防守抢到落点,可惜他的头球打在门柱上。
阿根廷的犯规,大部分都是在德国队进攻尚处于试探和萌芽状态时发生的。这反映出阿根廷的防守非常富有侵略性,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进行破坏,不给德国从容组织进攻的机会。
2. 阿根廷的进攻 VS 德国的防守
阿根廷的反击思路十分明确,就是把速度贯彻到底。但他们对防守的重视很大程度上牺牲了进攻:兵力投入不足,导致进攻缺乏整体组织性,推进时往往要靠个人突破,有机会传威胁球时接应点也很少;整体阵型靠后,进攻球员提速反击要冲刺很长一段距离,对体力消耗很大,尤其是还要兼顾防守的拉维奇和佩雷兹。另一方面,德国队虽然控球压上尝试进攻,但对阿根廷的反击还是足够警惕,整体回防速度很快。
结果是,阿根廷虽然从右路几次撕破德国防线,但几乎都被德国的中路补防化解(其中一次梅西已经趟过了诺伊尔),唯一接应到位的一次又陷入越位陷阱;他们上半场最好的机会反而是德国自己送的大礼——克罗斯冒失的头球回传让伊瓜因形成了单刀,但后者居然浪费了这个黄金机会。这个机会来得很偶然、很突然,但在高手对决中能否利用好或者防范好偶然因素,很可能就是胜负的分野,也是对球员心理素质最大的考验。
下半场:德国依然保持着上半场的策略;而阿根廷主教练萨贝拉则一反此前的谨慎,一开始就用阿圭罗换下了拉维奇,85分钟就用完了三个换人名额来保持中前场的活力,让全队更多地尝试进攻。个人事后诸葛亮的猜测,他有可能在赛前就已经布置了这样的战略。目标是先化解德国队的锋芒(此前两场淘汰赛德国都早早领先),然后再争取进球,留给德国队更少的反扑时间。考虑到球员们尤其是梅西的体能状况,拉锯的局面拖得越久对阿根廷越不利,所以他希望在90分钟内解决战斗。
1. 阿根廷的进攻 VS 德国的防守
下半场阿根廷的攻势多了不少。但受制于球员能力、体力和对德国反击的忌惮,中后场对进攻的支援仅限于零星的传中和直传,主要还是靠锋线尤其是梅西去攻坚。虽然受到无处不在的严密防守,但最终也只有梅西能够打开一点空间——一次大禁区左侧半单刀射门,一次右边勉强内切射门,两次都是偏出远角;还有两次吸引防守后的直塞,可惜锋线队友都没能接应上。
除了在限制梅西上有瑕疵,德国队下半场的防守基本无可挑剔,因为梅西的队友们下半场的冲击力其实还不如上半场,他们只要保持专注按部就班就足以应付了。
2. 德国的进攻 VS 阿根廷的防守
由于下半场阿根廷阵型压得较前,他们的防线也终于开始松动,德国队得以更多地攻入禁区,克洛泽也终于抢到了一次传中落点。但虽然数次制造了阿根廷防线的混乱,德国队自己在利用机会上也做得不够好,两次禁区内停球过大,只比上半场多制造一次射门。
最终两队在90分钟内也没能打破僵局,比赛进入加时。
加时赛基本是下半场的延续。阿根廷依然没有放弃进攻,大概他们也不想和德国用点球的方式决胜负吧。随着体力和集中力的下降,两队的防守都开始露出更多破绽。率先发难的是德国,他们继上半场37分钟后又一次打穿了阿根廷的右路防守,而且是两个进攻球员面对五个防守球员制造了一次很有威胁的进攻,许尔勒的射门略显仓促而被罗梅罗扑出。阿根廷则在第97分钟获得了一次更好的得分机会,而且又是拜德国队失误所致:胡梅尔斯面对一个没什么威胁的传中居然漏顶,帕拉西奥停球突入禁区后单刀面对门将,他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完成射门或者盘过门将,但他竟然重蹈自己在半决赛加时阶段的覆辙,仓促吊射偏离了球门。
在世界杯决赛的赛场上两次错过幸运女神和对手送上的良机,似乎已经反映出阿根廷在综合实力上离世界冠军的水平终究还有差距。果然,德国队6分钟之后就让他们浪费机会的行为受到了惩罚:一次本应无甚威胁的进攻,由于德米凯利斯跟防出现松懈而令90分钟才替换上场的格策有了独自面对门将的机会,后者冷静、自信、无情地向他们昭示了世界冠军应有的把握机会能力——连贯、干净、完美的一停一射,球越过罗梅罗的封堵落入远角网窝。此后阿根廷的奋力反扑,已无法逆转局面。最终,德国队捧得了大力神杯,成为了第一支在南美夺冠的欧洲球队。
纵观全场,两队在战略和战术的制定和执行上都发挥了很高的水平,比赛过程和最终结果也体现了德国的强大和阿根廷的缺点——首先,德国的团队协作能力优势,使他们在兼顾防守的同时获得了更多场面上的主动,而阿根廷中前场进攻中缺乏整体性和组织性,使他们只能收缩防守,更多依靠个人能力制造机会,这是效率更低、对球员消耗更大的方式;其次,德国阵容厚度更充足、球员实力更平均、状态更好,使他们的换人游刃有余,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阿根廷替补上场球员的碌碌无为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但也许是最重要的,在把握机会能力上的差距,使德国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写给那些热衷于讨论比赛风格孰优孰劣的球迷们:德国不是赢在“下底传中”或者 "tiki-taka", 阿根廷也不是输在“防守反击”。决定胜负的不是比赛风格,而是双方战术体系的合理性、有机性、针对性和球员执行战术的能力。是球队的战术体系和球员能力的特点共同决定了他们的风格,而不是风格决定了这些特点。
我的见解只有这么多,不足之处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讨论!同时烦请大家多多关注、转发,在此表示感谢!阿根廷世界杯历届名次?
谈到阿根廷足球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球王”故乡。80-90年代球王马拉多纳独领风骚;如今有梅西一枝独秀;在两位球王的带领下阿根廷国家队创造了队史最辉煌的时刻。以下,就来盘点下阿根廷国家队在世界杯的战绩:
附阿根廷国家队世界杯战绩:
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世界杯亚军
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世界杯第一轮
1938年法国世界杯:退出
1942、1946年(世界杯终止举办)
1950、1954年(巴西-瑞士)世界杯:退出
1958年瑞典世界杯:小组未出线
1962年智利世界杯:小组未出线
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世界杯8强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未打进决赛圈
1974年德国世界杯:小组赛第二阶段
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世界杯冠军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小组赛第二阶段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世界杯冠军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世界杯亚军
1994年美国世界杯:世界杯十六强
1998年法国世界杯:世界杯8强
2002年韩日世界杯:小组未出线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世界杯8强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世界杯8强
2014年巴西世界杯:世界杯亚军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世界杯十六强
历史上阿根廷国家队一共参加了17次世界杯(截至到2018年),获得过2次冠军三次亚军。不过,除却打进决赛之外,阿根廷国家队在世界杯成绩则显得惨淡了。
86世界杯阿根廷对德国的决赛百科?
阿根延凭借马拉多纳一己之力击败德国拿到世界杯冠军。
阿根廷为什么屡次在世界杯输给德国?
06年是实力最接近的一次对决,不过德国是东道主,并且德国队把阿根廷的点球研究透了,可以说在细节上做足了功夫。
10年南非世界杯,这支阿根廷最大的短板就是主帅马拉多纳,他是平庸的主帅,不懂战术,被德国教训一点也不奇怪。
14年世界杯,德国在决赛中绝杀阿根廷,这只德国队如日中天,而阿根廷虽然前场美如画,但是后场豆腐渣,所以输了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足球文化,如同克罗地亚盛产中场球员,意大利出后卫,阿根廷出锋线球员。如果能做到三条线全强大,实在太难。墨西哥那次西德队也不是最佳阵容,年纪偏大,进入淘汰赛后,连续凭经验一球淘汰摩洛哥,点球淘汰东道主墨西哥,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完胜法国队。就是决赛中,也把马拉多纳盯住了,在0:2落后的情况下,并不慌乱,利用两次角球扳成2:2,可惜在最后时间被一号马拉多纳传球,二号布鲁查加射入决胜球。
0606年的潘帕斯雄鹰虽说纸面不是最强,但却是那几届阵容最均衡的一届,里克尔梅没下场之前德国基本过不了半场,无奈老里习惯性力竭,佩帅换人也无可厚非,谁能想克洛泽把握住德国全场唯一一次机会,而莱曼又造化弄人般的封神。
2006德国世界杯,在四分之一决赛的重量对决中,东道主德国对阵里克尔梅领衔的阿根廷队;上半场里克尔梅角球助攻帮助阿根廷率先取得领先,但随后主教练的神奇换人操作葬送了阿根廷的世界杯之旅。
替补上阵的坎比亚索先是在防守中盯人不牢,让克洛泽破门扳平比分;随后在点球大战中,主罚点球又被莱曼神勇扑出。而这次换人也成为了里克尔梅一直耿耿于怀的心病!德国主场,德国人被控球压的喘不过气,一个换人改变了,德国人气势上来了,局势逆转。
其实说换谁这些都是后话,比赛最关键的还是德国闪电进球以及把握住了机会,比赛你分析得再好机会来了能不能把握住就是另一回事了,例如10年世界杯首场西班牙0:1输瑞士,德国上届世界杯0:2负韩国等等,太多例子了,足球是圆的,有些事就是天意,不要想太多了。
有一说一,丢球不是坎比亚索的主要责任,但佩克尔曼的消极战术确实导致了全盘思想的不统一。最后那点球真的是坎比亚索的锅,感觉当时就不该安排他罚。心态有点崩了可能,还没踢呢,往点球点走的时候就一直低着头,眼神都不敢和莱曼对视,助跑距离很长,动作又慢,踢出的角度也不刁,莱曼准备充分,差点直接扑到怀里。但是,那届世界杯最漂亮的团队进球也是坎比亚索打塞黑的时候进的。
里克尔梅这场比赛并没有办法应对德国人的压力,在控球体系中贡献基本等同于工兵,还失误了不少,防守端也难以有贡献,所以其实这场比赛他状态真的不好。15年来,每当提及这场比赛,总说里克尔梅的提前下场成了比赛的中转点,但总觉得不是当时那个感觉。里克尔梅真的很棒,但在关键比赛中的技术稳定性太难保证了,特别是在单核球队。
1010年梅西的巅峰期,被拥有伟大穆勒姓氏的托马斯的德国队干了个4-0。十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梅西这个天赋惊人的足坛天才不管俱乐部还是国家队,总是被这么一个球风粗糙的德国搞笑艺人狙击,感谢德国队,感谢拜仁,感谢托马斯穆勒,因为有他们,才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团队精神,什么才是足球运动,是他们让足球有了尊严,而不是让一两个网红球星称霸足坛。
球队世界杯小组出局的还少吗?拿这去衡量有点儿无知了。阿根廷最有希望的是10年和14年两届,但是10年偏要让老马当主教练,那届很可惜。14年实力已经弱很多了,但是凭运气算是打入决赛。14-15赛季参加欧冠4强的球员,阿根廷只有梅西和马斯切拉诺。德国是以拜仁为基础建队,略胜一筹。还有你想黑的,是把梅西换成哈、布、白、比利亚、佩德罗、皮克、普约尔、阿尔巴等队友,确实换上他们8、9人,阿根廷是可能夺冠。18年懒得提,不少阿根廷球员已经去中超了。美洲球员,没有欧洲球员职业,美洲球队的实力,是由在欧洲打主力的球员决定的。
说白了世界杯为什么受关注度世界第一,因为世界杯代表的自己国家,拿的荣誉和成绩都是自己国家的光荣,但是俱乐部不一样,就比如就算你梅西帮巴萨拿再多的欧冠也是西班牙巴塞罗那队的荣誉,和阿根廷没半毛钱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梅西在阿根廷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一个球员成功的终极目的就是为国效力,为国争光!
142014世界杯决赛,德国1-0战胜阿根廷,比赛第115分钟,许尔勒左路送出传中,本是替补出战的格策帮助德意志战车打入绝杀进球,打破了梅西与潘帕斯雄鹰的世界杯之梦!那年,德国天才格策年仅22岁就成功登上世界之巅,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金球奖的90后。但是,随后他经历了奇怪的代谢疾病,职业生涯表现骤然下滑。
阿根廷即便领先了又能怎么样,德国必定狂攻乱炸,那只德国队进个球还是有很大概率性的,零比零又不一样,大家都会踢的四平八稳!拉维奇被换下,是因为体力不支,上半场攻的太猛了,阿根廷少了一个迪马利亚,等于剪掉了一个臂膀,在整体实力上和德国有差距。阿根廷机会多得多也不至于。阿根廷绝对机会就那两个单刀,其中伊瓜因那个还属于天上掉馅饼,所以其准备不足。德国也有头球击中门柱的。德国没有绝对的单刀机会,但次一点的常规机会数量要多得多。
梅西带着球队一路杀进决赛,当时的德国正如日中天!决赛中确实阿根廷不走运,浪费几个机会,德国机会并不多。可惜功败垂成!那些喷子罔顾事实,就是不承认梅西10年巅峰无人超越的现实。永远是两个论点;没有世界杯,体系球员…按照这逻辑,马拉多纳一生几乎在那不勒斯(短暂的巴塞罗那)也是体系?因扎吉拿过世界杯还是最佳射手。能算球员?所以有些观点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伪命题
14的阿根廷就像90的阿根廷磕磕绊绊进的决赛,拿不到冠军是必然的,14最有冠军像是德国。就像90的冠军是必然的。78-1840年的世界杯只有最强的队最有冠军像的才能拿最后冠军。也就8206意大利有点让人没想到。98法国还是很强大的,但是意大利能力有只是打法决定防守反击场面不是太压倒对方。
的确是命运捉弄人,若是迪玛利亚没受伤,决赛大概率阿根廷就拿下了,那届比赛阿根廷都看了,迪玛利亚外场,比赛好看的多,它和梅西一左一右的,真的是很有威胁,可惜了,决赛前伤了,哎,可能上帝故意黑梅老六留点遗憾吧,不然真的太完美了,真的超越了贝利马拉多纳了,若是拿到冠军的梅西,足球就封的太高的境界了。2014年世界杯最巅峰的罗伊斯受伤不能上场,所以德国队运气也不好,没能实现两翼齐飞,否则半场就把阿根廷凿穿了,还用加时?况且21世纪以后的德国队的日耳曼血统已经不纯正了,如果换作三驾马车时代日耳曼血统最纯正、作风最强硬的德国队,能把这只阿根廷攥出尿来!
2014年世界杯阿根廷为什么会输,德国为什么会赢?
1、梅西远离禁区。老马把梅西当贝隆使用,结果是,梅西远离禁区,每次发动进攻都要从中圈附近拿球,远离对方禁区的他进攻威胁小了很多。要知道,他最大的威胁是在对方的禁区25米区域。在巴萨,梅西只需要在对方禁区前30米左右活动,他的存在让对方后卫不敢掉以轻心,而在国家队,他的活动区域扩大到了60米,从那里开始发起攻击,显然很难有太大的效果。估计勒夫都要笑死了,远离禁区的梅西,要封死他简直易如反掌。
2、梅西身边缺少哈维和伊涅斯塔。在巴塞罗那,梅西身边有哈维和伊涅斯塔,这两位大师级人物的存在让跳蚤获得了更多的拿球和突破的空间,而在阿根廷,这样的球员太少。相反老马缺把有拿球能力的贝隆给撤下了了,有贝隆首发的比赛(对尼日利亚和希腊),梅西在场上接球和传球的次数超过了70次,而没有贝隆的时候,梅西的场均传球数只有50多次。显然,马拉多纳没有用好他手中的“哈维”。
3、错把小将迪马利亚当做梅西使用。结果是,梅西远离禁区,每次发动进攻都要从中圈附近拿球。而皇马新人在世界杯比赛中堪称糟糕透顶,庸人1个。除了小组赛末战打希腊轮休,老马一直让其首发,马大帅希望他能像梅西一样成为边路尖刀,但号称天使之翼的迪马利亚没有发挥出任何速度和技术优势,在参加的所有比赛中可以用打酱油来形容。
4、阿根廷的后防线不堪一击。德米凯利斯在德甲拜仁已经没有了位置,在国家队几乎场场都有失误,萨穆埃尔有伤未愈,布尔迪索是国米淘汰下来的,海因策也是曼联、皇马淘汰下来的,奥塔门迪只是二流球员。后腰除了马斯切拉诺,就剩下进攻型的球员了。
5、马拉多纳的选人不当。别忘了在马拉多纳的带领下,阿根廷当初如何1比6惨败于玻利维亚,直到最后一轮才涉险过关的经历。老马固执地任人唯亲,放弃老队长扎内蒂、坎比亚索等人。现在的阿根廷就像是“银河战舰”时代的皇马,4人防守,6人进攻,对方的锋线能直接冲击本方防线,本方中卫因此显得手忙脚乱。遇到弱队尚能凭借强大进攻力击倒对手,如果遇到更强大的对手,防守问题可能被凸显得更厉害。现在真正考验开始了,老马还债的时候也到了。
德国0:2韩国,卫冕冠军出局,你怎么评价德国在2018年世界杯上的表现?
所有的球迷都知道这场比赛是关系到德国是否能小组出线的关键一战,从比赛一开始,我们就看到德国队并没有体现出这场球势在必得的精神状态。进攻速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偏慢,在小组赛上我们看到,攻防转换瞬间的变化是小组赛到目前为止体现出最大的特点。
上届各支球队更多的是以传控为主,比如像西班牙和德国。但是这届世界杯小组赛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攻防转换的速度特别快,第一时间转换的速度是很重要的。德国队这三场比赛,除了第二场的最后时刻克罗斯定位球的绝杀,从场面来讲德国队的进攻的节奏还是偏慢,而且攻防转换的速度也是偏慢的。这个我觉得可能是德国队小组没出线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我觉得勒夫可能在这届世界杯上用人方面更保守了一些。
我们先看一下第一场跟墨西哥的比赛,其实德国输在态度上了,顶着世界冠军的光环,结果让墨西哥队很好的给上了一课,什么叫做快速的攻防转换,什么叫快速的反击?所以呢,从整个过程来讲,德国队输给墨西哥是在情理之中的。
第二场球跟瑞典的德国队态度有所转变。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破密集防守。另外的在下半时的时候,博阿滕又被罚出场。但是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德国队倒是顶住了,而且经过人员的调整,通过把戈麦斯换上去,出现了很好的一个包抄的点。所以在最后的时候,克罗斯顶住了压力,定位球绝杀,给他们出线留下一些希望。
打韩国,按前两场的这种参照,德国应该准备的更充分一点。但是从场面上来看,我们觉得德国队依然没有加快进攻速度。在中前场的时候,厄齐尔并没有起到完全快速调动的作用,感觉到最后的进攻速度还是偏慢。另外一点,还是韩国队的密集防守+防守反击,这种踢法德国队还是不适应,虽然德国队有很多机会,但是这些机会都没有把握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队员越来越急躁,所以出现了韩国最后的时刻打入两个球的情况。所以球迷都是在等待最后时刻德国队的绝杀,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真正的绝杀是韩国人,而且是打入了两个进球。韩国队体现出他们这种精神方面的、拼到最后时刻顽强的作风。所以今天韩国队在精神层面包括在体能上都表现的非常出色。
所以,就像第一场墨西哥给德国上了一课,今天韩国也给德国上了一课。韩国队虽然也是小组没有出线,但是他们表现得非常的好,非常的顽强。
梅西罚丢点球,俄罗斯世界杯阿根廷首场比赛被冰岛逼平,你怎么看双方的表现?
时隔一天,同样是一场平局,梅西和C罗却是冰火两极。C罗帽子戏法绝平强大的西班牙,梅西的阿根廷却和世界杯新军冰岛战成1比1平,梅西还罚丢了点球。
横向纵深全没有,一到门前30米就哑火阿根廷全场27次射门,冰岛队只有9次,最终却是各进一球。阿根廷全场控球率80%,完全碾压对手,但却因为缺乏纵深传球,横向拉扯也没有起色,一到冰岛队门前30米就无处下嘴,唯一一个进球还是来自于罗霍远射刚好落到阿圭罗脚下,浪射变成“妙传”的意外。
冰岛战术思路明确,执行炉火纯青冰岛人的团队精神和强大的战术执行力,在两年前的欧洲杯上就已经被葡萄牙和英格兰等一众劲旅领教。时隔两年,在经历了首次参加欧洲杯就进八强和世界杯预选赛小组头名出线之后,他们的简洁战术更是炉火纯青。在被阿根廷攻破城池后不到4分钟,他们就在一次反击中将比分扳平,并收获本队历史首个世界杯决赛圈进球。
梅西还应该继续罚点球吗?这不只是个信心问题第63分钟梅西的点球被冰岛的导演门将哈尔多松扑个正着,虽说罚丢点球有运气的因素,但梅西糟糕的点球纪录还在延续——在俱乐部他的罚丢率高达20%以上,而在国家队,他的点球命中率也很糟糕,对德国和巴西都有罚丢纪录,在2016年美洲杯决赛罚丢点球直接导致阿根廷丢冠。他自己也承认罚点球的技术还有待改进,那么为什么不让阿圭罗来罚呢?
整改,阿根廷需要提速,需要前场支点,需要……比点球罚丢更令人丧气的,是阿根廷中场的孱弱和慢速,导致梅西一次又一次不自觉的无奈回撤拿球,被迫从禁区弧顶这个自己最拿手、最有威胁的位置离开,浪费大量的时间在中场面对绞杀。他不回撤行吗?只要有人能在中场控住场,但这个人在阿根廷,不存在的。
阿根廷需要提速,阿甲助攻王帕文替换迪马利亚后左路提速不少,但帕文是逆足左翼,也许右路才是更适合他的位置;前场需要更多能拿得住球、能做支点的攻击手,迪巴拉应该有属于他的机会。总之阿根廷现在的当务之急,一是想办法提速,二是帮助梅西创造留在前场的机会,三就是解决后防不稳的问题。
机会还在阿根廷手中,只是不那么乐观罢了。
我是麦卡,资深评论员,段子老司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硕士,专注于有理有据有趣的体育视点与社会洞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