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得到的WTT世界杯冠军到底算不算三大赛冠军?
今年国际乒联没有举办乒乓球世界杯,也没有举办巡回赛总决赛,而是将两者整合成为了新的WTT世界杯总决赛,那么这个WTT世界杯总决赛到底算不算乒乓球三大赛之一呢?
如果算的话,孙颖莎就获得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三大赛的单打冠军,算是向乒坛大满贯迈出了第一步;樊振东也获得了个人职业生涯第五个世界杯冠军,追平了刘诗雯保持的世界杯单打五冠王的记录。
但是如果这个WTT世界杯总决赛并不算乒乓球三大赛的话,樊振东还好,最多是世界杯冠军少一个;但是对于孙颖莎来说,就等于还是没有获得任何一个三大赛的冠军。
那么今年的WTT世界杯到底算不算三大赛之一呢?这个问题现在很难解释清楚,因为到目前为止,国际乒联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没有官方的说法,谁也不敢明确这项比赛到底算什么。
不过我觉得WTT世界杯总决赛应该可以算是三大赛之一,之前的乒乓球世界杯越来越水了,很多时候最顶级的运动员都不参赛,那么获得冠军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WTT世界杯总决赛不一样,虽然还是邀请机制,但和以往的世界杯不同,能参赛的都是世界排名靠前的选手,这样的比赛含金量显然要更高一些!
而且国际乒联也不可能只举办这一次WTT世界杯总决赛,大概率以后就没有乒乓球世界杯和巡回赛总决赛了,那么做为两者整合而成的WTT世界杯总决赛,自然也就可以算是三大赛之一。
世乒赛、世界杯、奥运会冠军哪个含金量高?为什么?
1、看了好多吃瓜观众和“不懂球的胖子”们的说法,八成以上的人都把奥运会说成是含金量最高的了;误矣!在乒乓球的世界里,绝对是世乒赛是最专业、最悠久、参赛人数最多、规格最高的比赛,虽然没有足球那么突出,没有足球的世界杯远远超过足球奥运会的规格,但是,乒乓球的世乒赛,同样是由该项目的世界性最高等级专业协会——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办的,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先来看参赛的人数。世乒赛参加人数为三大赛之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选手都可以参赛,一般组队为3人组队,有排名前100名的国家还可以增加1人、4人组队,有排名前20名的还以再增加1人,可以5人参赛,所以,每届世界杯都有200多人参赛;而奥运会有严格的参赛人数限制,单打项目只准每个参赛队派2人参赛;世界杯更不用说了,每次都只允许特定的20多名选手参加,只是在位的世乒赛冠军和各大洲洲际杯冠亚军才有资格参加;
3、再来看比赛的项目。世乒赛为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双,男、女团体共七项赛事。乒乓球可以做出的任何组合,个人的、集体的,男的、女的、混搭的全部顾及到了;而奥运会只设男单、女单、混双、男团、女团五个项目,没有同性的双打项目;世界杯最少,只设男、女单打及团体共四项赛事,单打和团体还要分开举办,等于打比赛时往往就只有两个项目了;
4、再看赛事的历史积淀。世乒赛首创于1926年,是在现代乒乓球发源地英国的伦敦主办的,以前是每年一次,从从1959年起,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了,距今已经有95年,已经举办了55届了;奥运会是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首次设立乒乓球为正式项目的,只有33年历史,只举行了八届;而世界杯的历史最短,是1996年才创办的,当时还仅仅只有女子项目的比赛,距今只有25年,因为是一年一届的,但共计也只打了42届;
5、从比赛难度上来说,世乒赛除了预选赛外,正式比赛要想获得单打冠军,要打最少七轮比赛,要连续赢七次,而奥运会的单打冠军却只打五轮,只要赢五次;世界杯的淘汰赛只有16名选手,也只打四轮就决出冠军了;所以,尽管奥运会、世界杯、世乒赛并称为乒乓球运动的三大赛事,但世乒赛冠军是成就最高,奥运会是综合性运动会,关注度高,其冠军可以说是荣誉最高的;
6、在整个乒乓球历史上,能够拿到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全满贯的选手一共只有10人,男女各5人;男选手分别为瓦尔德内尔、刘国梁、孔令辉、张继科、马龙,女选手则是邓亚萍、王楠、张怡宁、丁宁、李晓霞;世锦赛每2年举办一次,奥运会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杯每年都办;就是单单从赛制难度来看,世锦赛无疑都是非常残酷的,历史上大部分世锦赛冠军都是由顶级的乒乓球选手获得的,就是前面说到的五男五女了,像刘诗雯、樊振东都是世界杯冠军,而且都拿了五次;刘诗雯职业生涯6次参加世乒赛,一直与单打冠军无缘,只在布达佩斯拿下过一次,奥运会则一次都没有拿下过冠军,樊振东还年轻,还在当打之年,未来问鼎大满贯应该没问题的。
乒乓球三大赛事是什么?哪一个含金量最高?
乒三大赛事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奥运会金牌得主!不仅利益丰厚(奖金在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且誉满全球。
第二大赛事是世界杯赛:
男团冠军是<斯韦思林杯>。
女团冠军是<马赛尔考比伦杯>。
男单冠军是<圣~勃莱德杯>。
女单冠军是<吉~盖斯特杯>。
男双冠军是<伊朗杯>。
女双冠军是<波普杯>。
第三位赛事是世乒赛。其中设男双女双,混双,男单女单等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