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特斯拉降价可能促进蔚来销量上升?
特斯拉的降价会影响其销量-其他品牌均会有销量波动不仅针对蔚来
关于特斯拉Model 3/Y的降价再次引起热议,换装磷酸铁锂电池、使用国产电机,这些变化让关注该品牌的消费者感觉困惑;作为标榜研发能力与“技术宅”形象的美系新势力品牌,为何在技术层面越来越依靠中企?
这是个看似难以理解但却很简单的问题。
首先特斯拉的独立建厂必须围绕江浙沪的零部件供应商,国产化率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允许正常的运营;这是任何车市都会有的规则,特斯拉在国内车市也不能例外。其次是特斯拉本身没有技术研发能力,其动力电池先后依靠松下、LG化学和宁德时代,但唯一能帮助其控制制造成本的就是宁德时代的铁锂电池;电机曾经依靠富田的低效率异步交流电机,这种笨重的电机基本没有乘用车使用,自主研发的永磁同步电机水平差且无法控制成本,其核心零部件与材料的供应商九成是中企,似乎还不如直接采购总成更理想。这样就能有效控制车辆制造成本了,只是作为有“光环”的“漂亮品牌”也没有必要降价,降低制造成本无非是加大单车利润空间,那么为什么特斯拉要给车辆降价,降价又会带来什么影响,这是值得分析的问题。
特斯拉技术形象彻底崩碎,没得牛吹了!
「三电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特斯拉的电池和电机均依靠供应商,甚至连电控中的IGBT也不例外;在“造车层面”的核心技术方面,这个车企可以说是一无所能。能够标榜的就只剩下一般互联网汽车品牌的“概念”了,现阶段就是车机系统生态和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特斯拉的FSD驾驶系统的水平极其糟糕,硬件标准看似符合L2级,但非常多的“非车规级芯片”的应用让车辆问题不断。
比如高频率的车机黑屏,黑屏造成的加载驾驶与其他控制程序失效;车辆传感器失灵或故障,导致的自动驾驶直接失效,这些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不是特斯拉单方面否认就能否认的。
一辆所谓的“智能电动汽车”首先不够智能和可靠,其次也没有高标准的制造工艺和品控;比如车辆缝隙的不规则程度甚至连一些入门级车都不如,安全带和制动器活塞的螺栓都可以没有紧固到位,这样的车哪有品质可言。再加上Model 3/Y连仪表盘都没有,通过车机屏幕显示仪表信息的观察效果非常不理想,这些车在真正的中高端电动汽车中可以是说不值一提的;那么接连出现的问题加上“漂亮品牌的丑陋”也无法在掩盖,特斯拉汽车的销量必然会节节下探。
这就是特斯拉的车辆会降价的原因,它本身也没有多高的价值;只是降价不见得能挽救这个糟糕的品牌,反而可能会与其他“以价换量”的合资汽车一样走入迷局。
降价求生的汽车品牌都没有未来!
车辆价格下探首先会带来品质的下降,这是没跑的,尤其是一些“大笨象”一样的合资企业或独资车企,承担更高的成本再给车辆降价就只能让车辆的品质持续变差;特斯拉下一步可能会做的“纯摄像头驾驶系统”就是个大问题,可靠性也许会比现在使用的FSD还要差。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品牌“光环”还在,即便车辆的品质像狗屎一样也能有不错的销量,这点已经由五大合资车系进行了长期的验证;然而一旦降价就收不住了,品牌“光环”也会快速的失去亮度。因为特斯拉是不具备成本控制能力的,但是有些掌握三电或部分核心总成研发与制造能力的车企却有这个能力;特斯拉降价挑衅的自然是这些车企,最终必然形成残酷的价格战,打到最后输的一定是特斯拉,以及那些需要按照股比分润的合资车企。
核心问题:选择特斯拉、BBA等品牌的初衷是什么?这些汽车品牌被定义为“豪华品牌”,其用户真的懂车的其实很少,奔着的就是品牌价值;简单的概括这种消费心理就是“只买贵的也想买对的但是买不到”,那么“最买贵的”也就行了。一个豪华汽车品牌的车辆价格越来越低,它还会有“豪车气质”吗?
参考捷豹路虎、凯迪拉克、林肯等品牌吧,其入门级车的品质不见得低,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步步的将起售价拉低到20万左右;价格重合了大部分的中端普通品牌,这就失去了“品牌高级感”,结果是全系车的销量都跟着受影响。黔驴技穷的特斯拉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其实BBA也已经进入,最终失去品牌“光环”则会面对懂车而理性的消费者,失败就是必然结果了——参考斯柯达吧,与大众甚至部分奥迪汽车相同的动力传动系统还是失败了,毕竟技术水平太差。
综上所述,特斯拉是一个没有前景的汽车品牌,它本身也是一个被包装为高端的品牌,不能否认埃隆马斯克是个“优秀的掮客”,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他也绝对不是个实业家;这样的新造车品牌是注定没有未来的,特斯拉的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则是国产汽车冲高的阶段,以“蔚小理”为核心的新造车品牌虽然在技术研发方面也没有什么成果,但定位高端的车辆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提升了自主品牌的整体定位与形象;以比亚迪王朝品牌、埃安、极氪、欧拉等传统主机厂为核心的品牌群,只要开始集中冲高特斯拉真就得开始进行“退场倒计时”了,从特斯拉手里抢回来的市场份额也必然加速国产汽车的销量增长与出口表现。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有哪些“闷声发大财”的行业和公司?
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总会有发声的需要,但也有的企业大隐隐于市,默默的闷声发大财。
1.为军工供货的企业。这些企业符合军队采购要求,为军队提供所需物资、工程和服务,首先拿到资质就要通过四项认证
2.为航天供货的企业。航天是国家战略,给航天供货的企业自然是国之重器。
3.给大型企业供应礼品的。大型企业的礼品供应一般都是通过招标大宗采购,成为大型企业的礼品供应可以说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4.从事医药流通的企业。我国医药流通一般有三个环节药品批发环节、药品零售企业、医院门诊药房。随着人们医药消费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医药市场的扩容,医药流通行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5.从事教育培训的企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投资的重要性,各种专业技能、工作辅助技能的培训需求也越来越大,从事教育培训现在也是在闷声发财。
6.二手房东。二手房东是说,我把一套房子租给你,我是房东,而你又把房子租给别人,那么你就是二手房东。这些人不声张,实际上也是在闷声发财。
7.停车位承包公司。现在家家都有车,停车问题也是民生大事,停车位承包公司少有曝光,也是在闷声发财。
8.城市园林绿化。现在的城市规划,绿化也是重头戏,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资质标准更是十分严格,这些企业也很少在公众发声。
其实我们看到经常活跃在大众眼前的企业或企业家,通常来说大部分都是互联网行业或者和互联网沾边的,比如BAT,他们确实需要经常发声,而像以上说到的行业,大多是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或者我们皮一下想,是不是还有真正闷声发财的行业根本还不为我们所注意呢?
我是农民工“懂事长”李合伟(抖音号:hws666888),20多年创业经验,非著名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更多有关创业的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合伟说,与我一起聊聊创业那些事!
有些网红收入超过上市公司,还有必要创业吗?
最近网传李子柒的年收入超过了1.6亿,考虑到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利润不仅超过了上市公司,而且超过的还不少。
因为网红的收入不像公司,会进行公开,所以很多网红的实际收入也不好猜测,但是头部网红收入超过千万的应该不在少数。
貌似现在开个公司,勤勤恳恳的干事都不及网红的赚钱速度了,对于很多创业者心里却是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赚快钱的心态也会随之出现。
那么,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去创业,还是直接向网红这个方向去发展。
网红的红利说明了互联网对于流通渠道边界的打通这波自媒体带来的红利,本来是一些直播平台准备利用网红来吸引流量,但是慢慢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就是带货效果很好。
这样一个情况的出现,直接颠覆了目前流通渠道。最早的流通基本是以实体店现场销售的方式,这个流量取决于物理位置。第二次的改变是传统电商的出现,商家的销售量是靠平台的流量分配决定的。
网红成了第三个重要的流通渠道,你可以认为网红就是一个独立的电商平台,只是这个平台依靠个人的品牌,一个个小网红,就是一个个自带流量的流通渠道。当这个渠道大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会非常赚钱。
但是这个红利对普通人不一定是好事这种红利的出现,被一部分人非常幸运的捕捉到了,但是这将会进一步造成流量的集中。实体店的流量分配其实是最平均的,因为物理的人口密度是有制约的。到了传统电商模式,这个流量就集中到了一个网络平台,但是基本上还会做到雨露均沾。
现在流量集中到了网红身上,普通人卖货的难度就越大了,因为流量开始向小部分人的身上集中。
所以普通人现在再想去做引流卖货,难度就更高了。
创业还得继续,不过思路得变能到顶级流量网红自然是好事,但是这个概率有多小,万分之一或者十万分之一吧。
你想成为这样的幸运儿基本上跟买彩票的概率差不多,所以也不要去想这个事情。不过网红红利也给创业者提了一个醒,流通渠道已经彻底变天了。
做商品销售,传统的流量思维也已经落后了,现在必须建立起品牌IP的概念了,要学会利用自媒体做传播了。
仅仅有一个商品的品牌还不行,怎么把这个商品的品牌,或者个人的品牌,通过自媒体流量进行传播,最终成为自己的固定粉丝。不仅仅要学会传播,还得学会如何养粉,连小米和华为要开始利用自媒体圈养自己的粉丝,普通创业者更要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