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杯为什么没有伊朗(伊朗欧洲杯)

2023-12-30 11:46:20 59 0

1990年美国暴打萨达姆之后,为何没有攻入伊拉克?

1990年8月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邻国科威特,不到十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占了科威特,把科威特变成了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美国随即在联合国的授权下组建了近70万人的多国部队进行干预。当战争开打之后人们赫然发现原来战争早已不是自己原来所熟悉的样子:美军超过300架C-141和C-5向海湾地区快速集结,在沙特达兰空军基地每7分钟降落1次,22天的运输量就超过了1949年柏林空运11个月的量。与此同时美国的运输船从全球战略基地运来物资,三艘的运量就已相当于3000架C-141的运量。海空并用运送30天后海湾地区集结了超过10万名美军。这还不算完——在接下来的4个月美军又继续昼夜不停地搬运,最终50多万名士兵、近2000辆主战坦克集结,运送物资达1200万吨!本来以为美军在中东没什么军事力量存在的萨达姆还做着“强龙不压地头蛇”的美梦,这么一看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力量是呈几何级数在膨胀啊。本来人们以为美国与伊拉克那么多坦克、装甲车相互对峙,是要打现代版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伊拉克甚至还指望利用人海战术在巷战中打击美军。结果战争一开打占据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的多国部队就先行摧毁了伊拉克的预警雷达及相关设施,占据绝对制空权优势的多国部队最终几乎在没怎么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就在不到两个月内迫使伊拉克接受了停火协议。这场战争给伊拉克造成了二千亿美元左右的直接经济损失,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而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相比之下联军方面付出的代价是阵亡223人、负伤697人、被俘13人。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并没趁胜攻入伊拉克,而是在与伊拉克达成停火协议后停止了军事行动,直到时隔13年后美国才再次启动伊拉克战争。那么为什么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不趁机攻入伊拉克境内推翻萨达姆政权呢?事实上当时的伊拉克还是具备一定实力的:海湾战争前伊拉克拥有10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大约48万预备役部队,近6000辆辆坦克、3700门火炮、7500辆装甲车、700多架作战飞机。除此之外伊拉克还有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在经过8年的两伊战争的锤炼之后伊拉克军队的实战经验也相当丰富。尽管在战争中伊拉克损失惨重,但仍有15万现役军队,可动员的最高兵力高达百万。而且当时萨达姆的军队对于萨达姆还是比较忠诚的,这和在历经美国十余年封锁制裁后国内矛盾空前激烈的伊拉克不可同日而语。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胜就是因为依托先进科技掌握了制空权、制电磁优势,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种依托于新式电子技术的高科技战争尽管已展现出强大的力量,但还远远达不到成熟的地步。当2003年美国重启伊拉克战争时实际上在隐形飞机、电磁干扰等军事科技领域已占领绝对优势,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尽管美国也已在军事科技领域占据先发优势,然而各种新式技术都还处于被系统整合之前。以美军当时的实力利用军事科技优势足以在几乎不需要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可一旦攻入伊拉克境内恐怕仍不可避免会与伊拉克发生激烈巷战,这和2003年的形势是完全不一样的。

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在美国的政治体系框架之下总统只有对外使用军队的权利,但必须获得国会的通过,只有通过国会上下两院听证会投票通过才可以对外用兵。在这种体制下美国如果要发动战争在相当程度上必须遵循国内民意,而美国人对战争伤亡又格外看重——越南战争就是因为伤亡过重导致国内反战浪潮高涨,最终迫使美国撤出了越南。事实上在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就曾狂妄地放出豪言:“美国社会连一万名士兵的死亡都承受不起。”在他看来: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即使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曾有过被越南、阿富汗这样的小国利用本土作战的地缘优势打败过,只要自己对美军造成较大伤亡就会迫使美军自动撤退,正如之前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一样。事实上萨达姆的分析也并非全无道理——这时美国国内对是否动武的确存在争议:当时美国国防部后勤局对伤亡情况的模拟结果是:死亡人数1.5万到1.7万。美国民众表示不能接受这一结果,甚至有人直接质问当时的老布什总统:“你是否会把自己的孙子送上战场?”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曾一度试图与萨达姆进行和解,然而萨达姆见美国人主动提出谈判并没见好就收,反而得寸进尺的强硬拒绝了美国要求其从科威特撤军的要求。萨达姆以为美国不会为了科威特这样的弹丸之地而真正下血本大动干戈,然而他失算了:自二战以来美国就致力于维持自己的世界霸权,这其中最关键的核心就是坚决避免某地区出现一国独大的区域霸权。尤其是考虑到中东地区对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的巨大意义,身为产油国的科威特又怎会不涉及美国利益呢?事实上当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之后美国已然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同时联合国也只授权美国组建多国部队干预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这意味着美国的行为至少在名义上看起来是师出有名的正义之举,因此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可如果美国一旦攻入伊拉克境内就显得师出无名了,而美国的阿拉伯盟友也未必会支持这种公然对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入侵行为。

当然有句话叫做“计划没有变化快”——即使一开始美国的战略意图只是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那么随着战事的顺利发展就没想过索性趁机连伊拉克也一并拿下?对此我们无法判明当时的美国决策层究竟是怎么想的。也许他们当时曾一时有过拿下伊拉克的念头,可最终还是选择与之达成停火协议。这就涉及到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根本原因了——显然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不是为了侵占伊拉克的领土,因为殖民时代早已过去,即使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也没吞并伊拉克,而只是扶植了相对亲美的新政府。那么既然不是为了侵占伊拉克的领土,那又是为了什么呢?其实我在上文的叙述中已从侧面提到了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原因——这其实就是为了霸权。美国不能容许某一区域出现一国独大的现象,尤其是在事关石油美元霸权的中东地区更不能允许。当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后美国实际上并没放过伊拉克——尽管不再使用直接的军事手段打击伊拉克,然而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美国一直对伊拉克实现封锁制裁的政策。其实如果我们以更为宏观的视角看待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那么我们就能发现:这两场战争之间实际上是具有连贯性的。尽管两场战争相隔13年,可在这13年里美国其实一直在打压伊拉克,只是把打击方式由直接的军事打击换成了更为隐蔽的手段。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理解为围而不攻的消耗战——我可以一下打下你,可这样做损失太大,所以我暂时不打你,但断绝你和外界的一切联系,等到你弹尽粮绝精疲力尽之时再一举拿下。

阿曼在海湾国家中为何默默无闻?没有石油吗?

默默无闻,闷声发财安然过日子难道不好吗?阿曼相对于波斯湾其他的国家,在国际上露脸的确很少,但是他们生活过得不错,这就够了。

海湾地区名气响亮的,要么是卡塔尔、阿联酋、沙特这样的超级富豪,要么就是伊朗、伊拉克之类整天被弄得焦头烂额的,阿曼既没成为超富的那种实力,也不想成为后者,靠着足够过日子的石油踏踏实实,其实也不错。

阿曼的祖上,其实也并不辉煌

海湾周边各国,在历史上大多都曾有过一段比较光辉的岁月,比如沙特是伊斯兰与阿拉伯之起源,伊拉克曾是两河文明的中心,伊朗是波斯帝国的中心,就算是不起眼的卡塔尔与巴林,也曾因是波斯湾的珍珠产业中心而名噪一时,至于阿联酋,原本是波斯湾海盗的聚集要塞,当然不是太好听,但它出名啊。

然而阿曼,就显得比较没落。

阿拉伯帝国时代,这里处于边缘地区,并不受到重视,直到1624年才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即亚里巴王朝,其海上势力一度扩展到东非海岸,可没多久就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侵染,而近代殖民时期的海湾地区,普遍都没什么存在感,阿曼自然也不例外。

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不错

虽然阿曼没有沙特、卡塔尔等那么富,但发展的也还不错,至少在国际上也不算是个穷地方。

整个阿曼潜在的石油资源在500亿桶以上,虽然过去阿曼公开的已探明石油储量仅50亿桶,可在过去的四十年里,阿曼至少出口了90亿桶的时候,目前还在增加。

除此以外,阿曼还有非常丰富的黄金、铜矿、铁矿等其他矿产资源,其渔业资源可捕捞量位列中东之首,甚至在阿曼有个古怪现象,那就是用沙丁鱼喂牛。

凭借着石油出口等产业,阿曼目前的年人均GDP超过1.64万美元,这个水平并不算低,超过了马来西亚等国不少,而且阿曼的消费也不高,购买力还是可以的。

低调的阿曼王室

外界对于沙特、阿联酋等国的了解,尤其是“壕”的判断,大多都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王室成员普遍挥金如土行事高调,阿曼是个苏丹国,自然也有王室,但行事作风在中东相当“不合群”。

直到今天,阿曼依旧是个所有的一切君王说了算的地方,而阿曼的王室向来在国际场合之中极少出现,就算出现的话通常也就苏丹本人,其他成员仿佛消失,外人对于阿曼王室具体情况知之甚少,其行事不可谓不低调。

海湾地方原本就是个比较保守的区域,能够在国际上打开知名度的机会并不多,王室就是海湾的“宣传单”,可阿曼却把这张宣传单束之高阁。

不掺和到任何纷争之中

阿曼扼守着西方海上生命线霍尔木兹海峡,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然而也几乎见不到西方国家向阿曼示好,或者为难阿曼,这在中东是非常罕见也非常难得的,毕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西方各国没事找事很正常,尤其阿曼这般地缘重要的地方。

而事实上,阿曼与英国、美国之间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然,只限于合作范围之内,毕竟阿曼的北部是伊朗,西方也是尽量避开在阿曼动作太多幅度太大,而阿曼则奉行中立与不结盟的态度,与各国都可以有往来,但都保持一定距离与限度。

长久以来,海湾地区折腾不断,可阿曼一直出于不掺和不加入的旁观态度,只进行人道救助等方面的参与,其他领域甚至连表态都拒绝。

整体来说,阿曼在海湾地区如此默默无闻,既与其实力有限有关,也与其行事作风本来就非常低调有关,不少实力要远远逊于阿曼的国家,在国际上知名度可不算低,比如西非的冈比亚之流,然而,那样的知名度可没什么意义。

阿曼本身的石油资源没有那么丰富,无法达到阿联酋与沙特那般的富甲一方,而其地理位置又相当特别,一旦天平倾斜就很可能引起觊觎,稍有不慎就会变成伊拉克科威特那般,倘若真是那样,阿曼的知名度或许真的就上去了,但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对阿曼来说,态度持重行事低调,妥妥帖帖过安逸生活才是正确的。

伊朗海湾是什么?

伊朗海湾指的是伊朗南部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

海湾战争,苏联为何不救伊拉克?

怎么救?苏联送100辆坦克,200架飞机,5000把冲锋枪?有用吗?当时的伊拉克可是号称中东第一强国,他们缺这点东西?那时候全世界都没打过现代化信息战争,谁能想到萨达姆伊拉克败的这么快,输的如此惨?

再有苏联(俄罗斯)后面几位领导层都比较保守,摆平国内反对派都要时间,国外的扩张计划和势力防守都没有计划。何况1991年伊拉克陆空军装备水平,相当于华约国家中等。换言之,换成波兰、匈牙利军队或苏联西部军区部队,结局未必差太多。(苏联西军区不好打一些)

沙漠风暴,其实就是北约重装部队在中欧对苏作战的一次演练,只是地点换到了沙漠。当年美国陆军投入北约作战的力量,是10个重型师、32个重型旅团。沙漠风暴恰好投入的5个重型师、16个重型旅团。驻欧美军,4个重型师、14个重型旅团,投入2个师、7个旅团。很明显可以看出美国的用意,实际上就是打了一场1/2规模的中欧坦克战。

虽然说中欧的华约部队,不会没有任何制空权(欧盟和老美作战理念都是一出的,对付制空权就是拿空军来捍卫,苏联反其道行,那导弹捍卫。);沙漠军刀是有制空权一方对无制空权一方的一边倒屠杀,不是真正的中欧坦克战。但是真在中欧干起来,北约也是要夺取制空权的。伊拉克空军就是华约空军的翻版,装备到条令都相似。不过苏联不会给它完全夺取制空权的,苏联和华约部队的整个体系是伊拉克比不了的,这个还不好说;所以我们可以说仅是现在看到的和分析的情况。

海湾国家指的是那个海湾?

海湾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卡塔尔、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共计八个国家!

西亚足球锦标赛与海湾杯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西亚地区就是那些阿拉伯国家了。。海湾杯应该都是在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好像什么伊朗伊拉克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等海湾杯规模应该没有西亚杯大

亚洲球队加入欧足联的不少,几乎无法获得世界杯,欧洲杯正赛资格,为何不回亚足联?

这是一个观念问题,在亚洲人看看起来无比重要的世界杯亚洲杯正赛阶段参赛是成功标准。我们亚洲尤其是中国足球一直以来都十分看重能不能进入世界杯为目标。

可以说亚洲足球是最功利主义盛行的大洲,为了世界杯可以规划球员可以潜规则一切利益。

目前为止几个地处亚洲却加入欧足联的有以色列,土耳其,哈斯克斯坦等,这些国家长期参加欧足联旗下比赛。其成绩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欧洲足球水平高,其职业化联赛与文化积累不是亚洲足球能比的。

这些国家以色列土耳其都是政治原因离开亚洲足球圈的,他们是被亚洲排挤出去的自然不可能回来。至于哈萨克斯坦是自己主动脱离亚洲,其实这些国家足球水平看似欧洲二三流。但是人家长期以来都是欧洲足球这样世界最高水平足球大陆上,说白点就是二三流都吊打你们亚洲二流。

在欧洲足球里国家队虽然很难参加世界大赛,但是俱乐部队比赛却可以经常参加。主要还是足球文化的积累,远离亚洲足球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虽然打不上国际大赛但是存在一个健康正规的足球环境里,远比跑回亚洲足球这个大染缸里好多了。

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哪个不是海湾国家?

指波斯湾(简称“海湾”)沿岸的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

被偏爱的都深藏不露?为何巴基斯坦可以拥核而伊朗却不行?

谢谢相邀!

巴基斯坦属于南亚国家,曾是英国殖民地,英国撤出南亚,留下一个“克什米尔”地区,让同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想占为己有,因此巴基斯坦与印度争“克什米尔”这块宝地发生战争,最终联合国介入调解,“克什米尔”地区才被分为二,印度与巴基斯坦共同经营“克什米尔”地区,一起巡逻该地区。

南亚国家的巴基斯坦不拥有核武器就会被另一个南亚国家印度欺负,印度一直野心膨胀,一心想控制整个南亚小国,像锡金王国被印度吞并,印度三面合围尼泊尔,但不敢吞并,而印巴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印度想占为己有,巴基斯坦不从,因此两国又发生军事冲突了,联合国不想管了。印巴都拥有核武器,互相牵制对方,核武器在它们手中还是安全的。

中东军事强国有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这三国的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以色列是美国小弟。伊朗就不那么幸运了。美国一直找伊朗麻烦,因为伊朗是俄罗斯盟友关系,美国单方面撕毁与伊朗核谈判,不允许伊朗拥核,还针对伊朗石油禁运,想把伊朗经济搞垮,它就可以霸占伊朗石油了。伊朗面对以色列威胁,又被美国围堵,暗中运转核浓缩铀,当美国找借囗入侵伊朗时,伊朗的核武器就会横空出世了。

巴基斯坦拥核不被美国制裁,是因为巴基斯坦协助美国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武装,还准许美国入境打死恐怖大亨本.拉登,应该说功不可没!而伊朗虽是中东强国,但它是俄罗斯盟友,伊朗拥核,以色列和沙特就危险了。美国搞双标天下皆知,以色列拥核是美国小弟,在二战时没有犹太人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告密,德国就会先造出核武器了,二战的历史将会改写。而犹太人被德国希特勒屠杀600万人囗。爱因斯坦功劳那么大,以色列拥核是正常的。而伊朗前总统内贾德扬言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抺去。这番言论,让美国提高了警惕,无论如何都不允许伊朗拥核,避免中东陷入核战危险之中。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