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德国日本遭受重大惩罚,意大利为什么从轻发落?
这就是墙头草的艺术了。
意大利虽然在二战中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影响力可不小,毕竟其乃是法西斯的源头。最先搞事情的就是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希特勒都算是他的后辈。
但是,二战结束后,身为三大轴心国的意大利,却没有像德国和日本那样,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虽然说也受到了一定的制裁,比如海军被英美等国瓜分处理,国家军队不允许超过25万人。同时需要放弃在海外的大部分殖民地特权,比如承认阿尔巴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独立和主权等等。当然,战争赔款也有。
但是,这些惩罚并不算严重,都在意大利的接受范围之内。至少国家政府还存在,享有主权,没有被盟军强制性占领并接管秩序。至于殖民地权力丧失,那本就是大趋势,英法这些战胜国都无法避免。
简单来讲,整个《对意和约》的内容,与其说是惩罚,还不如说是帮助意大利去法西斯化。相比于德国和日本,简直不要太舒服。
这主要还是因为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太差,对于盟军没有太大威胁。
意大利作为德国的盟友,他们不仅没在欧洲帮上德国什么忙,反而还在多次行动中拖了德国的后腿。比如说在在德国准备进攻波兰之时,墨索里尼紧急致电希特勒,他希望希特勒能对意大利进行一波军事援助,以缓解意大利在战场上面临的巨大压力。
墨索里尼在援助清单上列上了几百万吨的石油和钢铁,虽然希特勒不情愿将这些资源支援给意大利,但是出于对欧洲的总体形势的考虑,希特勒最终还是满足了墨索里尼的请求。
而正是因为意大利拖后腿,德国进攻波兰的日期向后推迟了一个多星期,原本八月二十四号的进攻日期被迫调整到九月初期。类似的事情,意大利没少做。整个二战期间,其就相当于一个拖油瓶。在南欧和北非的战场表现非常糟糕,使得希特勒不得不分兵去帮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军在东线战场上的力量,甚至于打乱了作战计划和部署。
比如是意大利对希腊的战争,堪称二战中的一个大笑话,
对于希腊,墨索里尼一直以来都由很大的兴趣。如果意大利能将希腊“收入囊中”,那么整个地中海都会变成意大利的“内海”,这对于意大利的未来发展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
1940年10月,墨索里尼调集大军对希腊开战,投入兵力超过九万,再配合着德国支援的机械化装备,拿下防守兵力只有三万余人的希腊似乎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但是等到战争真正开始以后,意大利军队的表现惊呆了世界,原本计划在一个月内拿下希腊的战争,打了半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甚至于随着时间的延长,兵力装备劣势的希腊军队越战越勇,打得意大利军队节节败退。
希特勒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大笔一挥,将第12军团调往希腊战场,而然后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击溃了希腊人。
有趣的是,希腊人在投降仪式上还表示,不愿让意大利的军官在场,摆明了看不起意大利人。
面对如此表现的意大利,盟军实在是提不起来多大兴趣。
当然,表现差仅仅只是一方面,意大利受到惩罚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其投降的时间比较早。意大利是法西斯国家中最先“弃暗投明”的国家。早在1943年9月,意大利就已经向盟军投降了。
当时的意大利国内形势巨变,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政府被政变集团推翻,尽管德国在当时还掌控着意大利的一部分国土,但是意大利新政府弃暗投明,选择了和德国宣战。彼时盟军还没有开辟第二战场,法国维希政府依然还是德军的傀儡。所以到了二战结束之时,意大利其实已经算是盟军中的一员了,所以他“理应”受到轻微的惩罚。
综上所述,意大利在战后没有受到严重惩罚一方面是因为他犯下的罪行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是他懂得“改过自新”,再加上美欧国家的政治需要,意大利才得以“逃过一劫”。
历史上,德国和意大利的关系怎样?
我们都知道,意大利的所需的大部分石油只能由德国供应或是罗马尼亚供应。罗马尼亚的石油如果走陆路通道,必须经过德国,意大利不是没有想过,通过其他国家进口石油,但关键问题是其他国家不是由德国统治就是被德国封锁,那时候的意大利在政治和文化不得不受德国的左右和渗透。
意大利是个属于墙头草的国家,看到形势朝哪方有利了,会立即掉转阵营,投向另一方。第一次世界大国中,作为同盟国的意大利就表演了这一出,从而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德国主动投降。
早在1842年意大利就被德国拖入同盟国,后来在1914年战争爆发后才发现是个错误,凡尔登战役让德国一蹶不振,几乎损失了一切,其是意大利也是不想亡国而支持协约国。无论怎么样,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平凡人如此,国亦如此。
2014年世界杯巴西德国那场比赛究竟发生了什么?
10次射正,7个进球。在东道主面前,德国如同是一个精准到极致的剑客,刀刀致命。这一夜,巴西头上的冠军皇冠被彻底摘落。“我们已经被完全打懵,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我无法解释这一切,这是我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赛后,斯科拉里强压着内心的震动。
此役与德国队的较量是斯科拉里的第三场世界杯半决赛,他也成为继扎加洛和绍恩后第三位达到这一伟绩的主帅。然而,谁也未曾想到这却是一段噩梦的开始。开场不到11分钟,穆勒就为德国首开纪录,这也是德国国家队的第2000粒进球。穆勒就此成为史上第13个世界杯进球上双的球员,并加冕成为史上第3个在两届世界杯上进球均至少达到5个的球员。10分钟后,德国卷土重来,史上第一位参加4届世界杯半决赛的克洛泽将比分扩大为2比0,就此以16粒进球超越罗纳尔多成为世界杯历史第一射手。 噩梦远未结束。2分钟后,托尼-克罗斯轻松破门,比分变为3比0,不到120秒后,克罗斯梅开二度,4比0!这是巴西自1954年以来首次在世界杯上连丢4球,而德国第2个进球和第4个进球之间仅间隔了179秒。值得一提的是,克罗斯的两粒进球也只间隔了69秒,这是世界杯史上用时最短的梅开二度。 此时部分巴西球迷已开始陆续退场。然而,屠杀还在继续。第29分钟,赫迪拉再度撕破巴西防线,将比分改写为5比0!从2比0到5比0,德国队的4个进球仅用时不到6分钟,这是此前在世界杯上从未发生过的奇景。德国就此成为世界杯史上第一支在前30分钟就一举攻入5球的球队。与此同时,此役攻入5球后,德国正式以221粒总进球数超越巴西1球,成为世界杯史上进球最多的球队。而巧合的是,上一支在世界杯半决赛攻入5球的球队正是1958年的巴西,当时他们以5比2大胜法国。 看台上大批巴西拥趸开始失声痛哭,但场上局面没有任何改观。下半场第69分钟,替补登场的许尔勒在第6次触球时便攻破巴西大门,6比0!这是巴西在世界杯史上第一次连丢6球,德国也成为第一支能够单场连进巴西6球的队伍。若把范围扩展到所有比赛,这是巴西史上第5次单场狂吞6弹,上一次还得追溯至1920年美洲杯0比6负于乌拉圭。 纪录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第79分钟,许尔勒近门柱再度破门,将比分扩大为7比0,德国就此成为史上第一支在世界杯半决赛上攻入7球的队伍。而巴西上一次被灌7球还得追溯至1934年的一场友谊赛,当时他们以4比8惨败尚未解体的南斯拉夫。巴西还就此追平世界杯东道主最惨痛失利纪录,上一次东道主被如此吊打还是1954年瑞士5比7负于奥地利。 最终比分被定格在1比7,德国就此创纪录地第8次挺进世界杯决赛,而对于所有巴西人而言,这一夜如同一出似乎永远都无法结束的噩梦。桑巴军团上一次在主场输掉正式比赛还是1975年美洲杯半决赛1比3负于秘鲁,当时见证这一失利的城市正是今天承办巴德一役的贝洛奥里藏特,可谓是一个轮回。值得一提的是,巴西本届世界杯所有的23名球员都在秘鲁那场失利后才出生。 正如斯科拉里赛后所言,一切终将过去,生活还将继续,但直至今日,大批巴西人仍认为若内马尔在场,情况必将有所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日本、意大利,谁的军事实力更强?
德国的军事实力最强
在二战中,意大利投降后,盟军为什么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否从意大利进军欧洲,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丘吉尔回忆录》里,他多次说到了这个问题。他抱怨说,正是因为盟军否决了他的从意大利进军欧洲的建议,才造成了二战后的局势。由于苏联一家独大的状况,破坏了欧洲的政治平衡,造成了冷战的结果。
在北非战局结束后,盟军在商讨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时,产生了严重分歧。丘吉尔为首的英军人员要求把目标订为隔海相望的西西里岛。这样,就可以刺向敌人的“软腹部”。而美军则要求尽快结束地中海的战局,赶快把目标转向英吉利海峡,准备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最后,在丘吉尔和罗斯福的斡旋下,盟军决定先占领西西里岛,如果顺利的话再进攻意大利,逼迫意大利投降。这样,如果意大利投降,德国就必须抽调部队来替代意大利的29个师,这样就会分散德国的兵力,为诺曼底登陆创造更好的条件。
结果西西里岛战役进行的很顺利,盟军以较小的代价占领了西西里岛。接下来,意大利国王撤销了墨索里尼的职务,与盟军接洽投降事宜。德军事先发现了意大利的企图,派遣了大批军队进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宣布停战后,马上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的领土,解除了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并派特种部队解救了墨索里尼。于是,意大利对德宣战,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登陆。
但是,盟军在意大利并没有象预期的那样进展顺利。盟军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拿下了意大利南部地区。德国在意大利北部扶植起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政府。在意大利中部,他们遇到了由德国凯塞林元帅指挥的“C”集团军群。在德军精心构筑的“古斯塔夫防线”止住了脚步。
在这个时候,盟军内部的争论又激烈起来。在这期间,丘吉尔屡次提出要从意大利北部进攻,拿下维也纳,进攻德国腹地。但是,最终,丘吉尔的提议被否决,没有能够实施。
盟军从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与其说是一个军事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军事上来看,从意大利进攻德国是可行的。在当时,整个地中海都在盟军的控制之下,有意大利和撒丁岛、西西里岛等岛屿做跳板,军队不用重新调动部署,有一定优势的方面。
虽然在后来的安其奥登陆战没有获得预期的战果,但那是实力不足的表现。大批的登陆艇和军队、优秀的将领都调往了英国,准备下一步的诺曼底登陆。留下的军队实力不足,无法完成两栖作战的任务。如果把投入诺曼底登陆的兵力、资源投入到意大利,那就会是两样了。
但是,丘吉尔的提议遭到了否决,最终,盟军决定在诺曼底实施主要登陆,在法国南部实行次要登陆作战。这主要是出于苏联的反对和美国对苏联的支持。
丘吉尔着眼于未来在中欧获得进展,尽最大可能压缩苏联的占领区,以为将来战争胜利后划分势力范围做准备。苏联当然看穿了丘吉尔的企图,它强烈反对这个提议,并要求切实履行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
而美国为了将来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承诺,也对苏联进行了妥协。在苏美一致的要求下,英国的反对是难以奏效的。这也是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耿耿于怀的地方。
既然在战略上决定了意大利作为一个牵制德军兵力的次要战场,还将大批的兵力、兵器调走。盟军在意大利当然不会有什么作为了。而从意大利进攻德国更是无法实现的目标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