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球联赛等级

2024-01-12 09:28:59 59 0

日语级别具体是怎样划分?

一般说的等级考试就是日语等级能力考试 JLPT。原来是分为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三级四级属于初中级日语阶段,一级二级属中高级日语阶段。

现在改革了,从2009年起日本语能力测试考级别为N1、N2、N3、N4、N5。

N1:与现行一级大致相同水平;

N2:与现行二级大致相同水平;

N3:现行二级与三级之间的水平;

N4:与现行三级大致相同水平;

N5:与现行四级大致相同水平。

日语等级考试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和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举办的国际范围的等级考试,分为5个级别(N1、N2、N3、N4、N5,N1为最高级),N1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1级相比,加深了高难度部分,但评分更加灵活,及格线基本相同。

N2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2级水平基本相同。N3介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2级与3级之间的水平(新设)。N4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3级水平基本相同。N5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4级水平基本相同。

为什么有的国家的足球联赛最高级别叫超级联赛,有的叫甲级联赛?

这个问题问得好,主要是翻译导致的

英超:Premier League,直译为第一联赛

西甲:LaLiga,直译为联赛

德甲:Bundesliga,直译为联邦联赛

意甲:Serie A,直译为A级联赛

法甲:Ligue 1,直译为1级联赛

中超:Super League,直译为超级联赛

所以。。。一定有人在搞笑??

日本黑社会的历史是怎么样的?等级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日本允许黑社会存在?

日本黑社会的起源要追溯明治维新时期,武士阶层被废除之后,许多武士失去了生活重心,逐渐转向暴力犯罪。也有些武士开始经商或从事见不得光的行业(如开设赌场和妓院) ,慢慢这些武士开始拉帮结派,最终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帮会和社团。最初,日本黑社会是日本政府重点监控和打击的对象,因为他们所做的地下行业已经严重扰乱了日本社会的正常秩序。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原先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已经紊乱,而政府有没有能力来控制这一切,于是日本政府就和黑社会组织达成了一种默契,这就是政府承认黑社会组织的合法地位,黑社会组织在法律的框架内,帮助政府维持社会治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黑社会合法,并不意味着日本黑帮可以做违法的事,日本黑帮如果做了任何违反日本法律的事,一样会受到日本政府的制裁,当然,另一方面,在部分街区,在不扰乱该地区治安的前提下,警察会适当容忍一些帮派活动,达到一种黑白双方的默契。就这样,日本黑社会经过血淋淋的原始资本积累,到现在基本都有自己的合法资产和正当收入,成功洗白。如今的日本黑社会组织很少与老百姓发生冲突,黑帮的打架斗殴主要是两个对立的帮派之间,因为利益的矛盾而爆发的。而且日本黑社会组织的帮规越来越严格,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不超出法律的范围,不使自己成为政府打击的对象。因为如果黑社会一旦被定性为为暴力团体,就会受到各方面的严格限制。比如,暴力团的成员无法在银行得到贷款,旅馆,澡堂等可以拒绝暴力团成员入住,大公司不能和暴力团有任何的经济来往等等,这样大大加大了暴力团成员的生存难度。这就导致日本的正规黑帮为了不被指定为暴力团,而出台帮规严格规范帮派成员的行为。总之,日本黑社会并不是电影里面的那种贩卖毒品,打架斗殴,收取巨额保护会的形象,遵守地区法律,扎根于群众之中,尽量不打扰普通百姓的生活,甚至有时候起到维护社会秩序和组织力量救灾等作用。这也就是日本虽然黑社会数量众多,但是国家的整体治安却良好的原因所在。可是,随着日本社会的稳定,政府权力的集中,黑社会的出路越来越狭窄,只有公司化(洗白)这一条出路,所以,人们看到的日本黑帮成员都穿西装皮鞋打领带,和印象中的拿刀拿枪的黑社会相差很大。

为什么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都是甲级联赛,其他的都是超级联赛?

有看足球或者经常玩足彩的都知道这么几支超级联赛,比如英超、瑞超、葡超、澳超、土超、港超、中超、印超等等(印超是最牛X的,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些联赛名字前缀都有一个“超级”的称号,听起来牛逼哄哄,但实际上水平怎么样?球迷心中有数(除了英超不水),那为什么他们可以叫超级联赛?

拿中国本土的足球顶级联赛中超来说,中超原先不叫中超,叫甲A,03年改变赛制后才叫中超,其实大体上是换汤不换药,足协之所以把甲A换换成是中超,主要也还是考虑到商业因素和推广上(效仿的英超),其实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了,中超的英文全称是“Chinese Super League”,名字里是带有“super(超级)”这个词的,是不是听起来就很高大上?比什么老甲A好听多了,这样名字听起来比较顺耳,也容易拉到一些好的赞助商,所以如果足协愿意,他们也可以把中超叫做中国无敌特级联赛。

葡超、澳超、瑞超之类的联赛之所以叫超级联赛,有些是因为翻译的问题,不过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联赛运营方并不是当地足协,而是有专门的一个机构或者公司运营,这种联赛往往更加职业化,商业化,所以为了区分,就把他们都叫做“X超”;

比如最出名的英超,英超92年改制前是叫的英甲,改制后他们联赛就由英超公司管理运营,表面上他们是英足总名下的,但实际上英足总管不了他们内部的情况,他们和英足总是没有上下级关系的,所以才会有人说英超是一个商业性比其他联赛高的多的多的联赛,英超的这种模式也可能会是未来其他国家足球联赛大体的发展趋势,或许西甲、德甲在未来某天会叫西超、德超也说不定。

再说回中超,中超背地里其实也有一家公司在运作,不过跟英超不一样,中超背后的大boss其实还是足协,足协说什么,中超就不得不做什么,很久以前倒也是有那么几家球队想效仿英超创建联赛,但结果你懂得,所以从这点看,中超算不上是超级联赛,它本质上还是甲级联赛,只是披着超级联赛的外衣罢了。

日语等级考试计分标准及方法?

关于日语等级考试评分,首先,来看看一段官方给予的答复:

新试験では、试験问题が全体として难しかったか易しかったかに関系なく、どの回の试験でも、「同じ能力」の人であれば「同じ得点」になるしくみに変えました。これを「尺度得点」といいます。尺度得点では、「言语知识」、「読解」、「聴解」のそれぞれの能力を测り、0~60の目盛りがある尺度(ものさし)上で得点として示します。「総合得点」はこの3つを合计したものです。同じレベルの试験の得点は、いつも同じ尺度(ものさし)で计算します。

新试験では、みなさんのいまの日本语能力を、この共通の尺度(ものさし)で测るため、みなさん一人一人が、どのような问题にどのように解答しているか(正解したかまちがったか)を调べて、得点を计算します。ですから、たとえば聴解试験で正解した数が同じ人がいても、正解した问题が违う场合には、得点も违う得点になります。このように尺度得点では、いくつ正解したかがそのまま得点にはなりません。

根据以上的回复,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

2010年后日语能力考试的得分是以通过"等值"的方法获得的"标准得分"来表示的。旧考试的得分是根据正确回答试题的数量而算出的"纯分数"。标准得分是在同一级别的日语考试中总是按照同一标准计算出的分数。试题的难度每次都有稍许变化,但标准得分是不会因试题的难易之差而使得分有高有低。因此,可以正确且公平地在得分上体现报考时的日语能力,即相同日语水平的考生不管参加何次考试,都有可能取得同样的判定。

虽然官方给出了评分的原理,但是对于评分的细则却一直没有公布,所以目前还是没办法判断每次考试该如何评分。

新日语能力考试新的评分标准下,可以确定的是:

1、由于每一题的难度都不同,一般来讲较难的题目占比较高的分,简单的题目会比较少的分。

2、对照参考法。如果有考生,只答对简单题,但又非常幸运地猜对几题应用题。普通换份法的话,当然会受益。但对照法的活,评分人是知道你真实的实力。

举个例子,如果考试共有10题,4题简单题,3题中等难度题,3题超纲范围外的题目。

一个考生答对4题简单,1题中等,0题超纲,另一个考生答对4题简单,0题应用,1题范围外的考生应该会有一样得分。

而答对4题简单,3题中等,2题超纲范围外的考生,和3题简单,3题中等,3题范围外的考生应该也

日本是等级制国家吗?存在排资论辈的情况吗?

日本是个论资排辈的国家,后辈经常会生活在前辈的影响下。这些影响有的是正的影响,日本年轻人大多数20岁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日本人有前辈要照顾后辈的传统。他们会对日本年轻人进行帮助和指导,比如说日本的学校以前毕业的人,会回到学校传受自己工作的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在中国回母校也就看看自己的老师,没有想过看看自己的学弟学妹们。日本的老前辈要把自己的所学传授于后辈为己任,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文化讲究“和”,就是秩序井然,谁该听我的,我该听谁的非常清楚,不会把资源浪费在内部争抢,使公司或者组织更加有效率。

在日本普遍认为后辈要尊重前辈,日本前辈也有欺负后辈现象,日本的校园暴力和公司上司欺负员工的事件频繁发生,他们经常认为我和你的生活是有关系的。经常恶意干预后辈的生活。而后辈因为要尊重前辈有的时候会过头。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经常不作为。有些人因为不想相对这样的生活变的自暴自弃,放弃自己的社交,这与外国的自暴自弃的人有很大不同

为什么日本牛肉分级这么多?

日本牛肉分级一共分为15个等级,是由日本肉品等级鉴定协会JMGA制定的Overall Grade分级标准,由两部分组成:品种等级(由字母表示)和肉质等级(数字表示)。从A5级(最高)到C1级(最低),一共15个等级。大家常常听说的A5表示最高级的牛肉,被誉为“霜降牛肉”;C1表示普通牛肉。

品种等级分为三个等级A、B、C。A级表示这种牛肉来自血统纯正的神户和牛;B级代表来自混血的神户和牛;C级代表来自其它国家的牛种,如安格斯牛和荷斯坦牛。

肉质分为5个等级,由四个维度进行评分:

1、肉的纹理(依据BMS标准划分);

2、肉的色泽;

3、肉的松紧程度和质感;

4、脂肪的颜色、光泽和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牛等级划分十分严格。比如,有一种A级牛,有一项评分为1(通常以雪花纹的评价最为关键),即便其它3个维度均获5分,这种牛肉也只能被评为A1。

牛肉品种:

要被评上A级,必须是黑毛和种、褐毛和种、日本短脚种和五角和种这 4 种日本本地牛之一,而且必须是纯正血统,不能是混血的。

其中,和牛又以神户牛、松阪牛和近江牛这三个品牌最为有名,肉质最好,价格也相对较贵。

值得一提,日本和牛是允许打激素的,所以脂肪量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 A4-A5 等级的牛肉还是很难养出来(不是单纯要“肥”,最主要脂肪沉积),所以顶级和牛的价格极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顶级和牛的味道无与伦比,口感软嫩,脂肪入口即化,还有一种独特的奶香味。

2009年媒体选出“世界最高级9种食物”﹐其中神户牛肉与鱼子酱、鹅肝、白松露一同位列其中,排行第六。

日本军衔有什么特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二战日本军衔其实和西方区别不大,只是名称有所不同。

平原游击队里面的松井中队长,等于我们的连长,部下100多人,大尉军衔。

日军士兵军衔有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这和西方大同小异。

区别在于军士。

士官军衔有曹长、军曹、伍长。

名字不同,其实职务也差不多。

伍长是西方的下士,军曹是中士,曹长是上士。

另外,日军还有准士官职务,类似于西方的准尉,属于资深军士,可以服役到45岁才退役。

《地道战》中的山田中队长,就是屁股中弹的那个家伙,也是大尉,连长。日军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数百八路军能够牵制日军1个中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至于尉官和将军,同西方连名字都一样:大将、中将、少将;大尉、中尉、少尉。

区别在于校级军官,但也只是名字不同:大佐、中佐、少佐,也就相等于西方的上校、中校、少校。

台儿庄战役中的矶谷廉介,第10师团长,中将军衔。通常师团长的上级指挥官,也就是军司令官,也是中将军衔。在日本,想要成为大将是非常困难的。不但要有战功,高职位,还有类似于中国的按资排辈。大将年龄基本都要在50岁以上,只有少数例外。

日本军制和西方主要区别,在于没有元帅。

日军军方最高军衔是大将,也就是西方的上将。

而元帅也有,但只是一个头衔,属于荣誉军衔,并没有对应的实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时止,日本共授元帅31人,其中,陆军17人,海军13人。

日军大体如此,少尉(小队长,相当于排长),大尉(中队长,连长),少佐(大队长,团长兵力1000多人),大佐(联队长,旅长3000多人),少将(旅团长,旅长或者师长,兵力从5000多到1万多人),中将(师团长或者军司令官,军长或者集团军司令,师团兵力在1万多人在3万多人,军的兵力没有特例,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日本职称等级划分?

1主任(しゅにん)

日企里的「主任」不是管理职务,新入职人员在工作5至10年后就可升至「主任」,比普通职员高一点点。

2系长(かかりちょう)

日本企业里最小的一个业务单位称为「系(かかり)」,「系长」就是这个业务单位的管理职务。

3课长(かちょう)

「课长」是日企里很常见的一个职务,一般的企业里都有「课」这个单位,「课长」负责管理监督职员工作,是一般职员的直接领导。

4 次长(じちょう)

「次长」是一个部门的副职管理者,一般辅佐或代理「部长」职务,有些企业用于职位不足而设,现在不少新兴企业中已经不再设「次长」一职。

5部长(ぶちょう)

「部长」,「部」管理若干个「课」,仅次于董事会。「部长」的部下是「课长」,是一种较高的管理职务。管理企业中重要部门的「部长长」有时候也会兼任董事。

6本部长(ほんぶちょう)

「本部」是一个比「部」更高的机构,通常管理一个区域或管理几个「部」,「本部长」的职位要比「部长」更高。

7执行役员(しっこうやくいん)

「役员」就是我们常说的“董事”的总称,「执行役员」即“执行董事”。这里开始再往下都是董事会的成员,属于企业高级管理层了。

8 监察役(かんさやく)

相当于我们的“监察人”,根据法律,企业里必须有的。

9常务(じょうむ)

通常为「常务取缔役(じょうむとりしまりやく)」,「取缔役」为“董事”,但这个“董事”的级别要高于“执行董事”。「常务」可以译“常务董事”。

10专务(せんむ)

也就是「专务取缔役(せんむとりしまりやく)」,即“专务董事”,职位比“常务董事”高一些。

11社长(しゃちょう)

你懂的,就是一个企业的老大,通常称为「代表取缔役社长(だいひょうとりしまりやくしゃちょう)」,这里的「代表」有一点“法人代表”的意味,比一般的「取缔役」更高。

12会长(かいちょう)

通常为「代表取缔缔役会长(だいひょうとりしまりやくかいちょう)」,也就是“董事会会长”相当于“董事长”。以前日本的「会长」基本是原「社长」退居二线后名誉担任,但现在有些公司的「会长」会统领全局,管理公司事务,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他才是公司里真正的NO.1。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