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球迷们帮忙找一下啊: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英格兰球迷特地创...
去 qq音乐搜 啦啦歌 就ok咧!我就是从qq音乐上搜的!
1941年,如果德国和英国持续单挑谁会先撑不住?
肯定是英国先撑不住,41年美国中断对英国输血,让英国与德国单挑,当时英国基本没这个实力,虽然英国殖民地英国遍及全世界,真正有实力的其实也就印度,加拿大都不算,况且德国当时基本已整合西欧中欧北欧,东欧(非苏联)南欧又是盟友,恪守中立不介入战争,况且当时德国也未实行战争总动员,单挑下去德国会越来越稳固,英国本土则很难保住,退守加拿大后将会形成战略相持,主战场会在北非与中东,因地缘因素,英国很难守住。
世界杯的十大经典赛事?
世界杯十大经典赛事1、1982年联邦德国对法国的比赛。
90分钟比赛双方3比3战平,点球大战的角逐中德国以5比4淘汰法国队。世界杯赛场上无论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戏剧性场面,有争议的裁决、精彩的进球大战、紧张的点球淘汰赛。在1982年世界杯联邦德国对法国的比赛中,比赛已经进入加时赛阶段,当时法国队以3比1领先于德国队,当所有人都以为大局已定的时候,德国却靠着自身顽强的意志将比分追平。将法国队拖入了最后的点球大战,并最终以5比4淘汰了法国。
2、1970年意大利对联邦德国的比赛。
双方在90分钟比赛中战成平手。经过加时赛的较量,意大利4比3险胜联邦德国。1970年世界杯半决赛意德之战绝对是一场经典赛事。德国利用伤停补时阶段将比分扳成1比1平。在这之后的加时赛中,双方共同奉献给球迷一场精彩的进球表演。半小时内总共攻进5粒入球。最终意大利以4比3战胜德国队,杀入决赛。
3、1982年意大利对巴西的比赛
意大利以3:2战胜巴西。巴西只要打平意大利队就能晋级半决赛。但是这场比赛注定会成为意大利人的天下,"金童"保罗.罗西如梦初醒上演了精彩的帽子戏法,帮助意大利以3:2击败了巴西这支"无敌之师"。
4、1986年法国对巴西的比赛。
双方在90分钟打成1比1,经过点球决战,法国4比3胜巴西。普拉蒂尼、济科、吉雷斯、蒂加纳、尤尼奥尔这些叱咤风云的明星联手打造了这场经典赛事,但是这场比赛成为了他们在世界杯的谢幕之作。
5、1998年阿根廷队英格兰的比赛。
双方90分钟战成2比2平,经过残酷的点球大战,英格兰以3:4失利。这场比赛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最精彩的比赛。比赛的过程跌宕起伏,欧文精彩的快速奔袭和阿根廷绝妙的任意球配合让人拍案叫绝,下半场贝克汉姆一个无谓的动作被罚下场,使英格兰队最终输掉了比赛。
6、1966年英格兰对联邦德国的世界杯决赛。
双方90分钟战成2比2平,经过加时赛英格兰4:2击败德国队。这场比赛是在温布利球场举行的著名比赛使英格兰队在家乡首次捧起了世界杯。德国人在90分钟时将比分扳平,但是英格兰队最终获胜。杰夫.赫斯特为英格兰上演了帽子戏法,不过他在98分钟进的球是否有效到现在人们还在议论纷纷。
7、1986年比利时对苏联的比赛。
经过加时赛,比利时以4:3击败了对手。这是一场观赏性很高的进球大战,双方共进了7个球,胜利的天平不停地向两边摇摆,最终比利时队凭借这两个有越位嫌疑的进球幸运地获得了胜利。
8、1970年巴西对意大利的世界杯决赛。
巴西以4:1完胜意大利。球王贝利用第三个世界冠军为庆祝的加冕。这场比赛巴西尽显攻势足球的风采,尤其到了下半时,巴西完全成了场上的主宰。这是巴西取得的最激动人心的胜利。
9、1990年英格兰对喀麦隆的四分之一决赛。
经过加时赛英格兰以3:2险胜对手。在本届比赛中,38岁的超级替补米拉大叔成为非洲雄狮喀麦隆队的功臣。在与英国人的比赛喀麦隆人曾经一度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莱因克尔射入的两粒点球粉碎了 他们的梦想,喀麦隆这支最没有功利色彩的球队就这样结束了他们首次世界杯之旅。
10、1994年罗马尼亚与阿根廷队的小组赛。
罗马尼亚以3:2击败阿根廷队。杜米特雷斯库和哈吉是罗马尼亚获胜的功臣,而阿根廷队则还没有从失去马拉多纳的痛苦中回过神来(马拉多纳因被查出服用兴奋剂而被禁赛)。这场比赛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最精彩的比赛。
以目前德国的军事实力来看,能够打赢英国么?
德国人是智慧的,绝不会和英国打一场战争的,知道和平的不易,只有英国人愚昧到处展现军事实力,其实只要一开战,英国人会大输的,英国解体的风险会迅速成为现实。
二战时期英国打得赢德国吗?
我认为英国在二战中是打不过德国人的。英国人获得的胜利有许多侥幸因数。并且依靠美国的补给挺过来的。
二战时期英国和德国军力对比:
德国:
德国在十九世纪末期超越英国成为欧洲头号的工业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有一组数据:1932-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提高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增至2320万吨。1933-1936年,德国新建300多家兵工厂,包括55家飞机厂、40家汽车和坦克厂、70家化工厂、15家造船厂和80家火炮厂。1940年8月2日,德军总参谋长凯特尔要求战时经济与军备局制订装备180个陆军师的军备计划。到1941年2月,半年之内德国军火生产增加近60%,其中弹药增加100%,坦克增产25%,德国及其占领区的钢产量达到3180万吨,整个西欧还有4876家工厂为德国生产军火。但隐藏在“辉煌”数字背后的却是二战时期德国工业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首先,德国工业缺乏足够的原料。德国拥有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军工生产需要的很多原料德国都很紧缺,这影响到了军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譬如德国在战争后期生产的喷气式飞机的轮胎材料是人工合成的再生橡胶(因为缺乏天然橡胶来源),但这种人工产品满足不了高速喷气式飞机的起降需要,在降落时经常发生爆胎的情况。 其次,德国严重缺乏石油等燃料来让它的军工产品充分发挥作用。在严密科学的组织和施佩尔富有创意的领导之下,德国的军工生产在1944年底以前竟然可以维持在相当高的产量上,前纳粹德国将军冯•梅林津在其所著的《坦克战》一书第二十三章中引述了纳粹德国军工部长施佩尔在向纽伦堡国际法庭作证时说的话:“如果用数字来说,[德国的]军工生产是很可观的。就拿1944年来说,我可以装备130个步兵师和40个装甲师。就是说,可以使200万人得到新的武器装备。如果没有飞机轰炸,产量还可以提高30%。整个战争中,我们弹药生产的最高峰是在1944年8月,飞机产量的最高峰是1944年9月;火炮和新潜艇的生产是在1944年12月。” 1944年7月德国武器生产量比1939年扩大5.3倍,飞机厂从1943年的80家增至550家,全年飞机产量39870架,其中战斗机30511架,是1941年的6.6倍,坦克产量增长33.9%,达到2.7万辆,火炮增加50.3%,达到8.7万门。
在1944年冬季之前,德国还看不出有失败或崩溃的迹象。然而德国一直没有足够的燃料让这些可观的装备充分投入到战场上,同盟国的战略轰炸以及境外燃料来源的丧失最终使得德国的军工生产在战争后期几乎失去了意义。
到了战争的末期,尤其是进入1945年之后,德国军工生产体系在同盟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和陆军的不断推进之中终于土崩瓦解,不再有能力支撑德军的作战。而同时期的同盟国军工生产却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也就是说,和总的战争形势一样,德国的军工生产是一个逐渐被削弱直到最终垮台的过程,同盟国则是越打越强。
英国:
英国的情况较为特殊,它是老牌的西方工业列强,拥有较强的工业制造能力。但是在二战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的主要战场局限于海上和空中,因为它只需确保自己在海上和空中的相对优势,就可以自保,因此其工业生产的重心自然倾向于海空装备方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1943年7月登陆意大利以前),英国对德作战的陆上战场仅限于北非,而北非对德国来讲只是个很次要的战区,德国投入到这个战场上的兵力非常有限(大部分时间里只有4个不整齐的师),所以英军的陆上压力较小,陆军装备的需求量不是特别大,其生产在三军装备生产计划中并不占有优先的位置。总的来讲,英国具有很强的工业生产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严重依赖于海外资源的大量输入,在这方面,来自美国的援助和英帝国众多海外殖民地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从以上分析英国在战时生产上面与德国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英国凭着英吉利海峡的天险扛过了德国早期的第一轮打击。然而我认为德国希特勒的指挥错误才是最致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联军40多万人大撤退德国完全有能力通过轰炸而绞杀掉这些部队。但关键时刻放弃了。如果德国始终集中精力进攻英国而不是进攻苏联。可能不到一年能拿下英国。而如果拿下英国,美国参战的可能性将降低一些,并且实现登陆作战缺少英国作为基地难度会增加不少。
英格兰10场不败,零封德国和巴西,他们有机会在世界杯夺冠吗,你怎么看?
英式打法,比较怕较真?狂奔冲锋,很难过七关,斩冠而归!
英国人笑话意大利的稳守反击,认为,看了睡着了!正是这种试试的“慢热”笑到最后!一开始就满怀激情,意气风发,很难尽头!德国打沙特,并不耀眼!有人还笑德国队二流末。
练阵法,不露锋芒!比脚底不出绝招,看阵势不显奇特!讲配合不用真诀!
德国为何两次世界大战都打不过英国?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德国为何两次世界大战都打不过英国?
首先,德国海军实力不济。
英国是一个岛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想要打败英国,就必须登陆英伦三岛,而想要登陆英伦三岛就必须先击败英国海军,所以打败英国的先决条件是击败英国海军。
作为一个岛国,英国历来异常重视海军的建设。英国皇家海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是英国最古老的军种。先后与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等国争夺过海上霸权,并且从1692年拉和岬海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皇家海军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反观德国,1871年才完成统一,而到了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继位,才逐步开始大力发展海军。而在这之前德国(包括前身普鲁士亡国以及各个德意志帮过)从未在海军上下过大力气。十年的陆军,百年的海军。与底蕴数百年的英国皇家海军相比,德国海军底蕴太薄了。无论是人才储备还是舰船技术方面都比不过英国皇家海军。而二战时,受《凡尔赛条约》的影响,德国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的差距就更大了。
德国海军无法击败英国海军,德国自然没办法打败英国。
其次,英国拥有广袤的殖民地,战争潜力高于德国
英国虽然本土面积不大,但是却又有着广袤的海外殖民地(日不落帝国不是白叫的),英国可以从这些殖民地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德国本土资源匮乏,作为后起的强国,也没有赶上殖民地的瓜分(一战时,还有几篇没太多油水的殖民地;二战时,根本就没有)。虽然德国可以凭借一波疯狂扩军备战,使军事实力暂时超过英国。
但当英国动员起殖民地的力量后,获得海量资源的英国,可以很快拉起一支大军。而随着战争的推移,底蕴更加深厚的英国,实力还会越来越强,德国前期的优势被反超,只是时间问题。
其三,德国地理位置太差,导致德国四面都是敌人,无法全力对付英国
德国位于中欧,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可以说德国就是欧洲十字路口。优秀的地理位置,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德国在战略上处于被夹击的位置。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被东西夹攻,这极大的牵制了德国的力量,致使德国无法全力对付英国。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欧洲杯8强赛,英格兰能否战胜德国,顺利晋级呢?
英格兰马上就将应战德国队了,我已经决定等下观看这场比赛。感情上我希望英格兰队能战胜德国队。而论实力这支英格兰队能不能战胜德国队呢?等下我来细说。
先说一下本届欧洲杯的几个奇特之处。
第一,本该是去年的比赛因为新冠疫情而推迟到了今年。明明是2021年了,而我们却在看着2020的欧洲杯,仿佛时间倒流了。
第二,本届欧洲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举办国”。本届欧洲杯你不能说是“法国欧洲杯”也不能说是“德国欧洲杯”更不能说是“英格兰欧洲杯”等等。比赛场地遍布欧洲许多国家。让欧洲各国都能感受到欧洲杯。
第三,本届欧洲杯总感觉让人压抑。足球本就是释放激情的运动。可是因为疫情,球场的观众人数被控制了。有的场次球迷很少,看台空空的,让人无法释放澎湃的激情。
第四,到现在为止,还没发现绝对的强队,从成绩来看,意大利四场比赛进七球只失一球。好像是强队了,但他们还没有遇到真正的高手,所以依然不能说有多么强大。
再来说为什么本届欧洲杯从感情上来说我希望本场英格兰能胜德国呢?
第一,2018年世界杯,英格兰打进了四强,相对来说战绩不错,他们踢满了七场比赛,让我更多了一些对他们的了解,同样也更喜欢他们一点。有很多队员都比较熟悉,像凯恩、斯特林、马奎尔、皮德福特、拉什福德、林加德、斯通斯等等。经常看英超,他们更像是老朋友一样。
而德国队就相反,认识的球员比较少了,像:穆勒、克罗斯、诺伊尔、博阿滕、罗伊斯(没来)、萨内、吕迪克这几个比较熟悉,其余的算不太熟悉了,德甲也看得少。而且上届世界杯德国队表现不好,感情上也更不喜欢他们了。最喜欢的是巴拉克当队长时候的德国队。2014年他们虽然夺冠,但那冠军是抢了梅西的,所以我也不太喜欢。
这是从队员上来说,我比较喜欢英格兰队。
第二,从教练上来说。德国教练勒夫带领德国队获得了2014年世界杯冠军,由此执教水平他没话说,但是他带队已经参加了三次世界杯,四届欧洲杯了,做为德国这样的足球王国来说,他的成绩也只能说及格吧。而且长时间带德国队,那么好的队员,他并没有建立德国王朝,说明他还是有差距的。长时间看他执教也已经有了视觉疲劳了。
索斯盖特就不同了,他执教英格兰这是头一次参加欧洲杯,而且2018世界杯成绩不算特别差。算比较好的了。而且他参加过1996年欧洲杯,当时他就踢飞了点球。是个失败的英雄。我认识他比认识勒夫早,我更认为他像我的老朋友一样。
所以感情上我希望英格兰取胜。技术层面来说。其实英格兰如今一点都不比德国差,甚至是比德国更好。如今的德国队没有一个真正的核心球员,大家都差不多,这样容易相互不服气,容易各自为战。中场克罗斯已经老迈了,他已经缺乏对荣誉的特别渴望了。托马斯.穆勒属于好球员,但不具备领袖气质。诺伊尔是个好门将,他是队长,但因为是门将,他很难统帅全局。
如今英超早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联赛,欧冠决赛一再成为英超的内部战斗,证明英格兰足球确实是进步明显。这支队伍年轻,更有活力和朝气,足球小技术也好过德国队,我觉得在马上就要进行的英德大战中,英格兰一定会战胜德国队挺进八强。就算射点球,英格兰也是有备而来。
所以我从个人感情和技战术等方面说明了,英格兰将要战胜德国挺进八强。别不信,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希望这场比赛之后,勒夫就可以离开这个他占据了十多年的工作岗位了。
英格兰加油!祝你们好运!19世纪末德国强势崛起,为何还是搞不过英国?
德国虽然崛起了,但他的实力和英国相比还是要差一些,毕竟英国经营了这么多年,就算是没有增量,仅靠过去的积累也不是德国能够轻易追上的。另外,德国的地缘环境极为恶劣,他位于欧洲中部,西南是强大的法国,东边是强大的俄国,南边的强大的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北边一出海就得面对英国的封锁,这样的环境让德国比一般国家面临更多的外交难题,说实话要不是19世纪后期德国出来个铁血宰相俾斯麦,这个国家连统一都费劲,更不要说崛起了。
所以,德国在19世纪末期虽然强势崛起,还是没有办法打败英国。
看似强大的德国在20世纪初期的海军军备竞赛中输给了英国统一之后的德国其实也想复制英国的崛起之路,但这条路注定不会顺利,就像当初英国的崛起要面对强大的西班牙帝国一样,德国的崛起首先就得面对大英帝国的围堵。
好在19世纪末期德国的工业产值已经逐渐接近英国,并且借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跨越式发展,这个后起之秀曾经一度在发电量上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就连当时的世界第一工业国美国都位于下风,这让德国有了挑战英国的实力。
(描写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画面)
在铁血宰相俾斯麦下台之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容克军官团的建议下开始准备和英国争霸。于是,从1900年代开始德国与大英帝国开启了建造无畏舰的竞赛。从1900年到1914年,德国海军从28.5万吨的总吨位增加到了130.5万吨,增加了将近4倍,可见随着德国工业的崛起,赋予了德国强大的船舶制造能力。
英国为了保持对德国海军的绝对优势,决定德国造一艘无畏舰英国就造两艘,不过显然这个策略对英国来说有点勉为其难。但是,英国海军在1900年到1914年之间还是获得了长足发展。1900年,英国海军的总吨位是106.5万吨,到了1914年总吨位已经增加到了271.4万吨,增加了1.5倍多。但是,从绝对值来看英国海军增加了165万吨军舰,相当于德国造船速度的1.6倍。所以,无论从海军总吨位还是造船能力,英国仍然对德国保持了绝对的优势。
可见,虽然德国的工业发展迅速,这个时候挑战英国的能力还是不足的。
除此之外,德国地缘政治上的劣势,让他不得不把很大一部分的精力放在对陆上对手的防备上。德国和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就已经很吃力了,但与英国可以全力和德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不同,德国由于地处四战之地,他所面对的对手不仅有英国,还有欧洲的陆地强国。
南方的奥匈帝国和德国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德国在南方的屏障,但是他和西南所面对的法国和东面所面对的俄国却是极为紧张。
面对东西两大强国法国和俄国陆军的急速扩张,德国不得不拿出大量的资源用来扩充陆军。到1914年, 德国陆军常备军达到了81.2万人,但是法国和俄国的常备军已经达到了217万人,远超德国陆军。
最终,德国所面对的对手是:海军总吨位远超自己海军的大英帝国海军,陆军人数远超自己陆军的法俄陆军。
这种数量上的绝对差距,让德国虽然在质量上有一些优势,但仍然难以取胜。
所以,德国失败的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