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法国为何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国建交?
1949年,经过28年的不懈奋斗,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压迫近百年的新中国成立了。因为各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甚至是敌对,只有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少数国家与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而诸如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大国,却没有一个和你一样我们建立大使级别的外交关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64年,因为这一年中法建交,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964年1月27日,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正式和我国建交,成为了第一个和我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众所周知,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是欧洲主要国家之一,也是欧洲经济的三大领头羊之一,同时也是北约国家中唯一没有美国驻军的国家。因此,坚持独立自主的法国,实际上在西方阵营有着巨大影响力,因此法国要同我国建交,曾经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
大家都知道,二战时期,欧洲因为是主战场,英法德苏美意等军事强国在此搏杀,曾经繁华的欧洲早已经是破败不堪,而远离欧洲主战场的美国却巧妙避免了战争的摧残,成功实现了强势崛起、称霸世界的美梦。
但英法等国毕竟是自己的盟友,是自己战后对付苏联的好帮手,因此,二战后的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开始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盟友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同时,为了应付苏联社会主义的“赤化”,又着手建立了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在内的北大西洋公约阻止,简称北约。
有相关研究人员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让英法等欧洲国家的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得意恢复,甚至有所发展。而北约组织的建立,则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续,因为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损失惨重,根本无力独自应对红色苏联的进攻,只能报团取暖,在美国的强势主导下,建立了战后最大军事组织——北约。
美国的强势主导涉及到很多欧洲国家的内政和外交,这些国家要发展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必须看美国的脸色。一旦有国家在经济发展或者国际外交上有悖于美国的国家利益,都会招致美国的报复。
但法国却敢于突破美国禁令,宣布与我国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这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事实上,当法国刚宣布这一消息时,就有人建议戴高乐先与中国建立代办级的外交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与中国建交的目的,还能安抚美国不满的情绪,避免过分刺激美国。
但这一建议遭到了戴高乐的一口拒绝,戴高乐表示,他不认为英国在1954年同中国建立的代办级外交关系是真正的外交关系,法国要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那么法国为何要这么做呢?
首先,二战后法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法国不愿意像英国一样做美国的小跟班。
历史上的法国一直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之一,比如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就非常强大,几乎统一了半个大欧洲。
实际上,二战之前的法国国际地位非常高,因为是一战战胜国,曾经主导巴黎和会的法国国际地位甚至要超过美国。当时,虽然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法国,但法国的军事实力更强,工业底子也不弱于美国,因此法国的影响力要强于美国。
二战爆发后,法国因为地处欧洲主战场,其经济、工业和军事实力被严重削弱,国内已然从之前的繁华变成了废墟,而美国因为远离亚欧主战场,本土基本上没受到影响,反而因为开动战争机器,从而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美国参战后是越打越强,最终成为综合实力世界第一的地球霸主。
二战后,国力强盛的美国,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试图主导整个西方。战后初期,由于在二战中损失惨重,法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只能被迫屈从于美国,但在法国心中始终有一个大国梦,一直想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因此法国不愿接受美国的领导,也无法接受美国长期主导欧洲事务。
军人出身的戴高乐成为法国总统之后,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方面在接受美国援助也得同时。复苏本国的经济,另一方面,试图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因此法国敢于向美国建立的格局发起挑战,与中国建交无疑是反对美国“领导”西方国家的最好方式。
其次,当时法国需要外部支持。
法国要恢复大国地位,势必要挑战战后美国的既定规则,而法国在这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敢于挑战美国霸权,但法国的实力与美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美国俨然成了法国恢复大国地位的绊脚石。
法国认为,既然有美苏两个大国的压制,不妨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而中国无疑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与中国建交有利于法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国际交往。
因此,法国要恢复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地位,就需要争取中国这个第三世界的大国。
法国总统戴高乐当时就说过,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特别是亚洲问题,必须要有中国参加才能求得解决。
第三,中法是二战盟友,曾经有过并肩作战的革命同志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法国是欧洲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之一,两国曾经有过共同对手,也有过并肩作战的传统友谊,只不过1964的中国政府换成了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新中国,谁主政于法国而言并没有直接关系。
就这样,到了1964年,法国不顾美国反对,顶着美国的压力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法国和德国谁与美国的关系更好?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备武,无授权禁止转载
据美国彭博社的消息,3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德国官员向媒体证实了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要求德国总理默克尔向黑海刻赤海峡派出军舰并在该海域与美国海军举行联合军演的提议。美国领导人纠集盟友要求与其一起介入乌克兰和俄罗斯联邦克里米亚共和国却遭到德国的反对,这是在太令美国失望了。自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美国和英法德等盟友不断向俄罗斯施压并挥起制裁“大棒”,可为何这次欧盟核心之一(法德双核心)的德国却这么不给美方面子呢?
(媒体面前还是得握手)
美国媒体称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希望德国联邦国防军海军的水面舰艇和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军舰在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附近海岸举行军事演习。彭博社称美方此举就是为了向俄罗斯示威并证明西方国家不会停止进入该海域的,美方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就是要压制俄罗斯一头。事实上美国一直都希望能突破《蒙特勒公约》的限制并在黑海达到军舰部署常态化的目标。
面对盟友的压力,德国总理默克尔宣称会与法国领导人商议此事,她表示希望德国海军能与法国海军合力进行联合军演。当然默克尔的愿望立即化成了泡影,因为法国领导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称目前触碰俄罗斯的神经是没有必要的。法国方面把法德海军联合军演的倡议当成挑衅,在乌克兰问题上欧盟双核心的法德也没拧成一股绳,这实在太令人意外了。现在美国、德国和法国三方都不同意与其中一方在黑海海域北部海岸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西方大国对俄罗斯的恐吓怎么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貌似以德国为首的欧洲才是乌克兰问题的主场,美国副总统彭斯紧随其后)
英美法德一直想拉乌克兰进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盟”两大组织,她们一直希望用军事、经济一体化将西方控制的势力范围推进到俄罗斯家门口来挤压俄罗斯。在笔者看来西方多个大国企图用经济一体化增加乌克兰的收入来拉拢她,使其彻底为西方反对俄罗斯的马前卒。事实上是乌克兰经济严重下挫的情况下她又怎么可能实现在(乌克兰)国内流通欧元的目标呢?欧盟是否真的愿意再掏一笔巨款来补贴乌克兰国民呢?其难度比军事一体化比如举行几场联合军事演习难得多,欧盟真的愿意帮乌克兰“兜底”吗?美国这种土豪也不过是援助了乌克兰一批悍马车等装备还趁机出口价值3.08亿美元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捞了一把呢!
(特朗普不希望德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对德国来说完全不现实,最多实现欧洲天然气来源和供应多元化就不错了)
去年11月初德国总理默克尔为首的代表团抵达乌克兰并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举行了会晤,双方讨论了《明斯克协议》实施情况和黑海刻赤海峡的安全形势。当时特娘子默克尔在访问期间宣称会对乌克兰提供7500万欧元的援助,而且德国还会帮助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煤矿丰富)地区百姓提高生活水平。有统计数据称自乌克兰危机持续的五年间,德国对乌克兰提供的援助已经达到了5亿欧元,德国这个欧盟双核心之一的大国也是够拼命了,但是这些援助真的能像德国设想的那样奏效吗?
(受乌克兰问题影响,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公司、雷诺等全球大型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在2014年曾下降了6%!)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上个月的18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派出官员当“仲裁者”赶到乌克兰东部冲突最激烈的顿涅茨克州为乌克兰政府军打气却差点丧命!“欧安组织”官员下榻的酒店旁边连续发生3次爆炸证明这块是非之地的确很危险,幸好欧安组织官员没发生什么危险。
(晴空2018-空军演习,美国和乌克兰飞行员都摔死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给北约秘书长“训话”这明显是给欧洲盟国下达命令和任务的,戴眼镜的北约秘书长不过是美国在欧洲的军事代理人,秘书长脸色明显难看很多)
(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进入黑海极易惹怒俄罗斯)
此举可以视为乌克兰东部武装对欧洲大国介入当地冲突的示威,而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今年一月末宣称会在2024年提交加入欧盟的申请并称加入“北约”是对乌克兰最好的保护就有些“轴”了。难道乌克兰忘记了美国和挪威怎么欺骗乌方拆解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了吗?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赶到克里米亚庆祝该共和国民众投票加入俄罗斯5周年,而北约针锋相对地要求俄方把该半岛归还给乌方,话说俄罗斯为该半岛和奥斯曼土耳其打了241年才拿到手怎么会轻易拱手让人,英美法德海军真的准备好多国联合军演了吗?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外出兵打击过多少国家?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61 入侵猪湾
1961-1973 越南
1965 镇压多米尼加
1982 第五次中东战争介入黎巴嫩(这次不是很算打击,但当时美军军势确实让毛子震惊)
1983-1985 推翻当时亲古巴的格林纳达政府
1989 入侵巴拿马
1991 第一次海湾战争
1993 索马里1994 出兵解决海地叛军
1994-1995 波斯尼亚内战介入
1999 科索沃
2001-2014 阿富汗
2003 第二次海湾战争
后来么估计大家都有谱了,介入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内战/伊拉克内战,ISIS
大体上主要的是这些,其他一些小规模行动没算进去 不然超长的
一战二战的历史中,德国两次攻打法国,为什么一败一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进行了数十年的军事竞赛,早已有准备,而且士气高涨,又有盟友的倾力帮助,所以最后赢了德国。
普法战争埋下的仇恨种子,法国民族内心对一雪前耻的渴望,决定了法国必须要在下一次战争中打赢德国。1871年,趾高气扬的德皇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这是对法国非常非常大的侮辱。这侮辱有多大,可以假想一下,日本假如在紫禁城宣布日本帝国成立,我们会怎么么想,法国当时承受的侮辱大概就是这么大。
面对如此打的深仇大恨,法国整个民族心中的整个民族主义情绪几乎是瞬间被点燃。这仇恨就像被法国憋了快五十年,终于在一战中全部的倾泻回德国人身上去了。当然光有仇恨,法国还不足以打败德国,但是这仇恨很快就变成了法国民族复仇的力量,直发泄到了法国的兵工厂上。
法国有准备的预谋 ,与德国的军备竞赛。法国在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了。但是却加足马力,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度还成为了世界科技中心。工业力量的增长,法国的军事家底更加的深厚。同时在绿水学派的影响下,法国没有主动的去大造海上力量,而是着重的发展陆军。意图非常的明显,法国准备和德军在陆上重新决战,报仇雪恨。挽回欧洲第一陆军的称号。法国陆军从1880年的543000人,到战前1914年的910000人,短短的三十四年时间,法国陆军的人数增长四十多万人。
这一人数超过了德军在1914年891000 的陆军人数(德军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这些兵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一战爆发时,德军按照施里芬计划一路推进,想用速战速结的办法解决法军,没想到德军强大的机动力,却遭到了数以万计的法军集团军的阻挡,法军就像一个深深的泥潭,把德军死死的拖住了。而法军又是在本土作战,各方面的补给远远比德军容易。德军在无数次沟壕战阵地战之后,人海冲锋基本上把德军的战斗力消耗完了。
协约国的建立,快速反应的盟友,为法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萨拉热窝事件中之后,英法两国就快速的向德国宣战。同时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迅速的做出向法国派遣远征军的决定。(相比二战的“静作战”英国在一战对盟友的反应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在同年九月份进行的马恩河会战中,英国已经和法国组成联军在巴黎到边境一带阻击德军了在西线,俄国也派出了多个集团军进攻奥匈帝国和德国的边境,导致德国不得不调集大量的军队前往西线。
而在海上,德海军一直被英国海军压制,特别是日德兰海战之后,的德国的公海舰队一直躲在波罗的海的军港上不敢出击。在大西洋上英国的军队和物质源源不断地通过英吉利海峡向法国开来。这些都保证法国在战争初期可以抵挡住德国强大的攻势,最后在慢慢的消耗中战胜德国。
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法国对战争的狂热。一战时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战争,当时的几乎整个欧洲都处在一个对战争的狂热状态中。法国人更是如此。一种民族主义的复仇情绪和帝国主义急于扩张的双重心理,表示在了法国人的身上。战争刚刚爆发,第二共产国际就解散了,法国的共产党人社会党人,纷纷回到法国,声称要为国而战。全部法国国民几乎都想要战争,这和二战期间法国人的最初表现是不同的。
一战前的法国人很像二战前的德国人,全国都在叫嚣战争。整个法国民族都在渴望战争,法国瞬间变成了一个尚武的民族。这种战争情绪对法国打败德国会重要。法国甚至已经在巴黎做好了防御,准备保卫巴黎。而在二战的时候,法国在德军还没有到达巴黎的时候,就宣布巴黎称为不设防城市,放弃了巴黎,逃到了法国南部的建立维希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深受一战后遗症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上至政府,下到国民,普遍害怕战争。经济大危机的重创,使得法国人颓废不振。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由于法国没有广阔的殖民地用来转嫁危机,和消化生产出来的过剩产能。法国在经济大危机中的损失,远远高过邻居英国。大危机之后的法国,经济下滑,全国有几百万的失业人群。而此时的政府却并没有拿出强有力的解决办法,在1933年,大危机结束的时候,法国的经济状况依然不容乐观。这就直接造成了法国的战争准备不住。
在1935年希特勒进军莱茵的时候,法国军队无动于衷,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经费去解决与希特勒的争端。在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大肆扩充军队的时候,法军却在裁员。法国在二战前。德国进攻波兰后,法国进行战争动员,连农民家里的马都要征为军用,而此时的德军多个装甲集团军,基本上完成了机械化。经济的下滑,还极大的打击了法国国内的士气,没有人再叫嚣战争,全部人都忙着为生存找一条活路。当时的德国,却在希特勒的军事扩张中获得了极高的经济增长。经济大危机对法国带来了非常大的伤害,摧毁了法国人再思想上对战争的准备。
一战的后遗症,法国不想再次把血流尽。一战的东线战争几乎都是再法国境内打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等多场大战,都对法国本土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一战的战争大多都是阵地战,开战前双方都要向对方的阵地上发射几十万的炮弹,然后再组织大规模的冲锋。往往一个炮弹落到阵地上,阵地就会被炸出一米多的大坑,被炸起的尘土几乎可以把人埋掉。同时因为是阵地战,双方往往会进行几个月的对峙,在这个时候,士兵们只能待在狭窄的坑道中,遇到大雨的时候,阵地上还会积满及腰的水。
不仅生存艰苦,双方冲锋时也非常的残酷。当时冲锋,双方士兵就会陷入人海的混战中,敌我胶着,双方就会拼刺刀。刚刚受完炮弹的洗礼,就要从泥潭从爬出来,去迎接冷兵器的搏杀。残酷的一战,给法国士兵留下了残酷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退役后这些战争创伤 也随之被带回了法国国内。所以面对德国的不断挑衅,法国选择了绥靖政策。这种一味退让的情绪蔓延再整个法国,所以战争来临的时候,法国也丧失了顽强抵抗的勇气。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异同点是什么?
相同:
1、原因相同:美法两国资产阶级都是为了掌握政@权,为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革命。
2、领导阶级:革命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3、革命动力: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
4、结果相同:资产阶级都取得胜利,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美各国革命都有很大影响。不同点:1、原因不完全相同:美国革命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2、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美国有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法国还有自@由派贵族参加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3、特点不同: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4、意义不同:美国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国家独立;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红警2中,如何对抗法国拉中?
作为一个资深的红警玩家,我来跟大家聊一聊红警2中如何更好的对抗法国。
我们知道,红警2中,法国拥有着巨炮,是很强势的。巨炮输出高,射程高,造价不算太贵,拥有着盟军现代化的军队,有的版本,(其中美国可建造白宫、自由女神像)法国甚至可以建造埃菲尔铁塔,也是进一步的提高了防御能力。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想要打败法国,就要分析出法国的劣势,扬长避短。那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法国的劣势吧。
首先,法国作为盟军的一员,在初期建造飞机场和第一座巨炮时候,会有一个短暂的停电状态。法国巨炮如果没有电力的供应,那就等于形同虚设,而苏军前期的犀牛坦克3个可以干5个灰熊,不虚吧?如果我们能在最初期,一本犀牛坦克上去骚扰一番,利用短暂的时间,那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只是摧毁对方的电场和矿场,对方没有电,那就为我方建造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如果使用盟军,可以大胆的使用间谍,多次骚扰,如果玩家没有察觉到,就会有了一次电力中断,对方太过于仪仗巨炮那就会损失惨重。
第二,法国巨炮由于炮弹CD较长,攻击速度叫慢,所以我们可以多多利用动员兵作为肉盾,不要太过于密集,从不同角度,发起攻击,使得对手疲于本民。从海陆空同时发起攻击,前期坚持状态,到最后一波坦克护送这即勒夫空艇一波带走,也不是不可以。用海军适当的拖延骚扰,可以减少我们的损失,如果一波,矿车和基地车都有着不错的血量,要冲在前面,独孤求败的感觉太美好!
第三,我们知道苏军的VS坦克拥有着很好的范围伤害,是稳定的输出,犀牛坦克拥有着较高的防御。如果可以配合空军,将会有不错的效果,苏军的武装直升机,配合我们的即勒夫空艇,驻扎之后有较高的攻击力。而盟军的遥控坦克,从水面奔袭而来,虽然比较脆弱,但是灵活的机动性能,绝对是可以派上很好的用场的。利用超时空转换这个超级武器,或者铁幕攻击,都会有不错的效果。多功能步兵车有着很好的放风筝技能,但是需要很好的操作技巧,可以试一试哦!如果运用尤里的飞碟,对方的防空能力不是太强,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飞碟可以吸取电力,又有很高的输出。
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二战时的德国和美国单挑,谁会胜出?
二战中的德国的确是怎么努力都是输,纳粹德国在发动二战的结局是一定会失败的,是注定的。注定德国在二战失败的是什么呢?是实力的不济,是综合国力的相对弱小。不说别的,德国就连盟国中的美国都不能打败,更何况打败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时代纳粹德国要打败美国的确比登天还难!欧洲最能打的德国发动了对外扩张的二战,但德国注定不能赢得二战。为什么呢?因为德国无法击败美国。如果德国在二战中与美国单挑,注定是美国赢。德国是发动二战的主力,美国是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流砥柱。如果德国不能击败美国,那么德国必定不能赢得二战。为什么德国单挑注定无法击败美国?因为德国的实力比美国要弱。德国比美国弱在哪里呢?弱在经济上,弱在政治上,弱在军事上。总之,德国无法击败美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德国的综合国力弱于美国。
接下来我们具体的分析一下,德国究竟弱在哪里及德国之所以无法单挑击败美国的具体原因。首先,德国的经济要弱于美国,这意味着德国持续进行战争的时间要比美国短,这意味着德国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打败美国,那么最后的失败者一定是德国。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欧洲以后,德国也紧随其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德国因落后一步而没有获得重组的市场和资金,但德国在统一后还是快速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了世界第二工业强国——这其实也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底气所在。然而,德国是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美国则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因此,美国进行战争的能力实际上强于德国。
一战结束后,德国的经济就已经陷入了崩溃的深渊,而作为战胜国之一的美国不仅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还在战后进一步扩大了世界市场的份额。1929年经济大萧条到来以后,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而不可自拔,最终只能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取经济上的一线生机。美国却通过罗斯福新政解决了经济危机,恢复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二战前的德国财富远少于美国,美国拖时间就能把德国拖死。
通过掠夺财富的方式维持战争是不可取的,要为战争打下深厚的基础必须本国的经济健康发展,而经济的健康发展则需要充足的市场和资金。德国有充足的市场和资金吗?没有。德国的市场和资金已经在伊战后被掠夺的一干二净了。美国有充足的市场和资金吗?当然有。所以,经济不健康的德国无法在短时间内击败经济健康的美国。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战争打的就是工业和经济,德国的工业和经济比不上美国,就意味着德国的后勤步入美国。后勤不继,德国想在二战中打败美国的确是难于登天,德国注定无法击败美国并赢得二战。
其次,德国的政治要弱于美国,这意味着德国不可能获得持续性的援助和支持。虽然德国法西斯式的集权有利于战争的进行,但美国温和的民主制度更容易获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肯定和结盟。也就是说,美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而德国则不能。正义必胜并不是一句空话。法西斯的本质是什么?暴力和掠夺。哪一个国家愿意被其他国家进行暴力式的掠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虽然会有一些国家因为各种原因加入法西斯阵营,但当这些国家被法西斯掠夺后就会与法西斯德国离心离德。任何国家的执政者都会为本国利益而考虑,毕竟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的。虽然有一些国家愿意跟随纳粹德国一条道走到黑,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国家还是愿意跟随美国的。
美国资本不会进行掠夺吗?美国资本也会进行掠夺。然而,与德国赤裸裸的暴力掠夺相比,美国隐蔽式的掠夺更容易被其他国家所接受。而且,在二战期间,美国为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甚至有很多援助是免费的。那些被牵扯进二战的国家是愿意跟随掠夺他们的德国,还是愿意跟随向他们提供援助的美国?毫无疑问,大多数国家会选择美国。
大多数的国家的支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战争的正义性,意味着持续性的支援,意味着强大的力量。法西斯的集权统治只能逞一时之威,而美国民主式的结盟则会对德国保持长时间的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正义的世界大战就是大多数国家打少数国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去了大多数国家支持的德国就失去了战争的正义性,进行非正义战争的德国要打败美国的确是难于登天,进行的非正义的二战的德国注定无法击败美国并赢得二战的胜利。
最后,德国的军事要弱于美国,这直接表现为德国不能在二战的战场上击败美国。虽然德国的军事力量横扫了欧洲并打到了莫斯科城下,但德国的军事力量并没有超过美国。无论是在军队的机械化程度上,还是人数的多少上。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表现于多个方面,最基本的两个方面是武器的机械化程度和军队数量的多少。德国的军队人数会超过美国吗?绝对不会。因为德国的人口低于美国。德国军队的机械化程度会高于美国吗?绝对不会。因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低于美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德国工业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工业则居世界第一位。
统一后的德国,无疑是欧洲大陆上的一个强大国家,其强大表现于纵横欧洲的无敌陆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德国是一个传统的陆军强国,而不是一个传统的海军强国。从地理位置上看,德国要想攻打美国就必须出动海军。在德国海军弱于美国海军的情况下,德国无法从军事上击败美国是确定无疑的。就算德国的陆军力量强于美国的陆军力量,但德国的路径也不能靠游泳渡过大西洋啊。
德国的军事力量无疑是强大的,但德国并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没有丰富的钢铁和石油等战略资源,德国怎么能开动他们的战争机器?德国怎么能把开动的战争机器维持运转下去?战争机器不能长时间运转,就意味着战争会在短时间内停止。战争都停止了,还谈何击败美国?!所以,德国军事力量的不可持续性使得德国不能在二战中真正地击败美国,德国要打败美国的确是难于登天。
综上所述,二战期间的德国在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都落后于美国,也就是德国总体上的综合国力落后于美国,所以德国注定无法击败美国并取得二战的胜利,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败局是注定的。国家利益的对撞就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比拼,追求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才能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趋势下,加强国际合作才能获得国家利益,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增强综合国力。
现在美国与法国英国是什么关系?
1.英国是美国绝对的“跟屁虫”!只要美国时候什么,英国一定会跟着做!从当年伊拉克战争,到现在打击叙利亚,英国绝对是一个称职的“跟班”。尤其是脱欧没“脱利索”,更需要美国支持。
2.法国其实在利比亚的时候,就忽悠美国参加的,毕竟利比亚对于美国没有多少吸引力,而法国在利比亚投资很多油气田,还没有收益就被卡扎菲宣布国有,自然不干。
(1)在打掉卡扎菲后,开始霍霍叙利亚,法国还乘机将美国的一支装备精良的特种营收归自己所有。
(2)而从2011年到现在,法国天天喊着要出兵叙利亚,一直到今天,终于出手了!
(3)但更多的是政治意义,爱出风头的马克龙,其实心里清楚:我法国要真的进入叙利亚,就等于在叙利亚北部被美国当“炮灰”使,直接跟土耳其掐架?法国还真的不敢!
(4)但这次入局叙利亚,除了美国邀请,法国更有自己的想法:毕竟叙利亚曾经是自己的殖民地,而乘这个机会,可以将自己的精良武器“幻影”的系列展示一下,卖点儿军工产品还是可以的!
3.美国心里清楚,英国可以打,法国作为最不能打仗的国家,也就让法国来站站台。毕竟,现在不同2003年,美国不是当年的美国,俄罗斯也不是当年的俄罗斯,还有某国的成长壮大。
4.下一步,俄罗斯还是会坚持法理、外交层面的反制,而不会采取军事还击!一旦采取军事反制,就上了美英法的当。
俄罗斯因为没有受到一点儿打击,所以从外交上抓住“美英法绕道安理会,采取单边行动”这个最大的“法理缺陷”,天天恶心美英法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