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闪击波兰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二战中的波兰战役不同于法国战役和后来的苏德战争,那两场战争都是由德军装甲部队从正面突破从而形成对敌军的合围态势,可以说是德军在进攻中主动制造出对敌军不利的态势。而波兰战役则不一样,一开始波兰就面临着德军三面包围的战略形势,北面的东普鲁士和南面的西里西亚、捷克斯洛伐克对波兰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也就是说德军无需突破就已经对波兰形成了严重的侧翼威胁,整个波兰西部地区都处于德国的包围态势下,从军事上来看这是极其不利的。
按照常理来看,波兰军队为了避免其侧翼暴露在德军的直接攻击下,就必须将主力至于波兰的中部地区,以较小其侧翼的暴露,避免被包围。这意味着波兰军队不仅要放弃整个边境地区,甚至西部地区的大部分也要放弃,最多只能派部分兵力执行迟滞性防御。另一方面来说,放弃西部地区也相当于设置了一个战略缓冲区,在德军穿过这一地区到达波兰军队的中部主防线前,波兰军队可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加强部署和进行战争动员。同时也拉长了德军的后勤补给线,给德军的进攻带来更大的障碍。
然而实际情况是,波兰军队的主力完全部署在西部边境地带,而且是沿长达500英里的边境均匀的分布,毫无纵深可言。这种或许靠前的部署无异于将自己脆弱的侧翼和后方都敞开来坐等德军包围。从战略上来看,一开始波兰就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即便德军装甲部队没能在西部地区合围住波兰军队,波兰军队即便逃到中部地区还是无法躲过德军的包围,从东普鲁士和捷克斯洛伐克出发的德军将包围整个波兰的西部和中部地区,这是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当然战事的发展远比德军预想的还要顺利,在德军装甲部队和空军的配合下,他们在西部地区的战役性钳形攻势就已经围歼了大部分波兰野战部队,少部分逃出去的波军也没能逃脱德军在华沙以东形成的第二个包围圈。战争在一周后就变得毫无悬念,两周后波兰军队就已经不复存在,这可是拥有6个集团军,40个步兵师和22个骑兵旅的庞大陆军。德军的伤亡仅仅是的3.5万人,而他们仅俘虏就抓获了70万。波兰士兵不缺乏勇气,缺少的是一个拥有战略头脑的最高统帅部。
二战中在欧洲本土,英国是不是消耗德国战力最多的国家?
当然不是,消耗德国战力最多的国家是苏联。
二战苏德战场,苏军共消灭或击溃德国及其盟国军队共607个师,占德军及其盟军在二战中所损失的全部师数的77.5%以上。(当然苏军也为此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中苏联军民死亡人数约为2700万人,而伤亡总数更是达到可怕的6000万人之多)
德军(含党卫军)在苏德战争中
累计损失约1300万人,其中阵亡约381.74万人(若包含被俘后死亡的士兵,则达到了417万人)
被俘250万人(如果包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的德军,则有共计约370万人被俘)
伤病累计约700余万人。
另外,德国盟国的军队,在东线对苏作战中,有超过100万人丧生。
相比之下,英国在二战中总共只消灭了约25万德军(然而英国政府自称消灭了700万德军)
相比之下,谁对二战胜利作出的贡献更大,也就一目了然了。
在英国最虚弱的1940-1941年,德国为何没能攻陷英国?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有错误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德国未能攻占英国本土的根本原因,在于德军的战略战术特点不适合进行高强度的跨海域作战。
众所周知,德国最经典的战术是“闪电战”,其战术核心为在掌握空中优势的基础上配合地面高机动性的装甲与摩托化部队进行纵深穿插,以求快速瓦解对手的防御体系。
在这种战术思想的指导下,德国非常重视制空权,其空军在二战初期所向披靡,少有敌手,同时德国装甲部队也与战斗力强横著称。以此为代价,德国的海军实力非常弱小,甚至还不如它的盟友意大利,潜艇成为了主要的海基作战力量。
因此希特勒在谋划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时,将空军做为了进攻英国的主力,一旦德国能够掌握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那么登陆英国就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但是德国在不列颠空战中失败了,那么要想让大批部队登陆英国本土,就必须和强大的英国海军正面对决,就算德国最终胜利,那么也会无力进行对苏联的作战。
最终希特勒的“海狮”计划破产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这也是不列颠空战被人认为是二战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为什么有人说二战中的英国,输的比德国更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某些方面说英国的确输得比德国更惨。二战对英国的打击远远高于对德国的打击。在二战中,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受到了巨大损失,而最终获得最大利益的却是美国人。这主要说的是英国从超一流强国变成二流国家,综合国力下降,国家地位下降,相反原来作为英国小弟的美国却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英国衰落,美国崛起!英国逐渐成了美国的附庸。
那么英国的衰落表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说比德国输的更惨?首先,英国失去了对国际格局的控制能力。二战结束以后,国际格局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变为了美苏两极格局。其中美国还强于苏联。英国从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沦为了二流国家,而美国和苏联从二流国家变成了超级大国。英国政治能力的下降意味着从新航路开辟开始,就形成了日不落帝国已经日落西山了。在英国政治能力下降的同时,美国加强了对英国的政治控制。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遏制共产主义的讲话,就是我们所说的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际上就是美国强行干涉别国内政的一种政策。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美国不仅通过希土危机干涉希腊和土耳其,还通过这个政策干涉英国的政治,从此英国在政治上开始附属于美国。英国最终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名副其实成为了美国的小兄弟。只能看美国人的脸色行事。
其次,英国的经济实力下降,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在15世纪开始的新航路开辟中,英国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获得了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的市场,也就是说,英国人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位英国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金和市场等条件。使英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英国又通过鸦片战争等手段,打开了中国的市场,掠夺了中国大量的原料,这更加进一步的增强了英国的经济实力。当时的英国经济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但从第1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经济实力就开始下降,受到战争的打击以后,虽然英国仍然是经济上的第1强国,在英国经济的发展逐渐变得缓慢,被美国逐渐的超过。实际上在第2次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工业实力就已经被美国超过。到第2次世界大战发生以后,德国的空袭更加的破坏了英国的经济。使英国不得不向美国大举外债,以维持战争的进行。二战结束以后英国欠了美国的大批贷款,而美国却借着二战的机会,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最大的债权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二战之前,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二战以后,英国连印度都失去了。反观美国,在二战结束以后,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了许多的殖民地。
再次,英国失去了对世界金融和贸易的主导权。二战前,世界金融和贸易的主导国是英国,二战以后,世界金融和贸易的控制权在美国手中。在1945年以前,世界的金融中心在英国伦敦,国际性的流通货币是英镑;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世界金融的中心变成了美国纽约,国际性的流通货币变成了美元。1944年美英苏中等国家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会议,根据达成的协定,于1945年建立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个组织构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控制了世界的金融,而控制这个体系的却是美国人,也就是说美国人控制了世界的金融。布林顿森林体系成为美国对外进行金融扩张的工具。1947年美国与中国等诸多国家建立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通过这个组织美国控制了世界的贸易。关贸总协定成为美国人进行贸易扩张的工具。更加严重的是,美国人实行了马歇尔计划,通过贷款给欧洲国家的方式,控制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
从次,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低于美国。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是因为英国拥有世界第一的海军。英国海军的规模是世界第二的两倍。可以说一战前后,英国的海军在大洋上纵横无敌。但我们知道,海军主要靠的是重工业的发达,美国在第2次工业革命以后,重工业就超过了英国。尤其是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美国人制造的航空母舰远远超过了英国。英国陆军的战斗力一向不强,二战时期英国只有500万军队,而美国的陆军在二战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军队的数量在1000万以上,并且这1000万军队都是机械化军队,其战斗力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二战时期,英国空军不仅赶不上德国,更落后于美国。美国人通过b29轰炸机大规模轰炸的时候,英国人只能通过蚊式轰炸机偷袭德国的雷达。实际上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进行战争的战略物资,大多数都是美国人援助的。美国人还在1949年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通过这个军事组织美国人控制了英国的军事行动。美国人在欧洲设置司令部,控制欧洲的军事。
最后,英国从二战前的军事打击全世界,到二战后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二战前由于英国海军力量的强大,可以任意的炮轰侵略一个国家。到了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英国处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进攻的范围之内,当时的苏联是除了美国以外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美国与苏联的军事实力实际上相差无几。苏联的兵锋直至西欧,对英国等西欧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和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为了获得国家的安全感,英国加入了以美国为主导建立起来的北约。丧失了一部分自己国家的军事主导权。一战时期,英国在打完了世界大战以后,还可以发起对苏俄的军事干涉;二战结束以后,英国只能带苏联的大炮面前瑟瑟发抖。
总之,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作为战胜国的英国实际上也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作为战胜国的英国政治上也是美国的附庸;发展以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经济崩溃,作为战胜国的英国经济也陷入衰败;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被美国从军事上控制,美国在德国建立了军事基地,作为战胜国的英国,也被美国纳入了北约组织,也被美国从军事上控制。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作为战胜国的英国也失去了对世界格局的控制能力,国际社会被美国控制。德国在二战以前就不如英国,二战以后,德国和英国的地位竟然差不多。德国曾一流,强国变成了二流国家;英国曾超级强国,变成了二流国家。所以在二战中,英国比德国还要惨,比德国的损失还要大。
德国400万军队占领了整个西欧,为何只有英国能坚持5年?
德国400万军队占领了整个西欧,英国是因为英吉利海峡才能坚持5年。这就是天险的作用,千万不要小看。
当时,德国400万军队大部分是陆军,这与日本帝国主义没有本质区别,日本侵略东亚、中国靠的是陆军,日本海军要侵略美国,最终它失败了,山本56也不好使。
德国当时的两栖能力如果与现在的美军相比,那就是半斤八两,一个是半斤废铁,一个是八两黄金。如果有另一个比喻,那就是如果美军现在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是大海,那么德军在二战时的两栖登陆能力就是尘埃。没有强大的登陆能力,要想占领曾经的日不落,特勒先生无异于在做梦。
但是,特勒先生并不甘心,他经常派空军去轰炸伦敦,希望能够轰炸的方式占领英国。德国空军在1939年8月拥有3750架作战飞机,尽管绝大部分是当时最新式的,纳粹雄鹰的羽毛也丰满了起来,可以说是长出了钢爪铁牙。但是,这3750架作战飞机支援陆战好用,要想渡海占领两国,也是再长的牙也不可能隔着饭店玻璃咬到里面的唐山粉肠。
另外,德国空军的作战能力一般,“不列颠之战”。德国投入的空中力量为:第二、三、五航空队,飞机总数3000余架。主要机型为:Ju-87.Ju-88,但是德国人选择目标太多,活动区域太大,兵力分散,多次攻击次要目标浪费兵力。英国皇家空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是伦敦上空的鹰,德国战斗机在与皇家空军战斗机的空战中损失很大,根本无法对轰炸机护航。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轰炸机轰炸首都就能够让对方投降,那么,美国还何苦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呢?总之,德军两栖作战能力不行,他就占领不了英国,只能被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击败,特勒先生和爱娃娃女士,也只能在地下室自杀,他们想到地面上自杀都办不到。最后说一句,如果我怕德军军服军迷喷我,我44年前就像特勒先生一样在地下室了断了我自己了。
英国与德国血统关系?
英国是凯尔特人,德国是日耳曼人。英国和德国分别是欧洲四大人种之一,他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是英国人是从北欧移居到英伦三岛的。而日尔曼人是发源于波兰中部并自西向北扩散的维京人的后裔。日尔曼人与斯拉夫人同源,与凯尔特人无关。
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五星巴西为什么会惨败德国?
名气大于实力,华而不实。
门将:朱里奥-塞萨尔(多伦多FC)、杰弗森(博塔弗戈)、维克托(米内罗竞技);
后卫:阿尔维斯(巴塞罗那)、麦孔(罗马)、马塞洛(皇家马德里)、马克斯维尔(巴黎圣日耳曼)、蒂亚戈-席尔瓦(巴黎圣日耳曼)、大卫-路易斯(切尔西)、丹特(拜仁慕尼黑)、恩里克(那不勒斯);
中场:古斯塔沃(沃尔夫斯堡)、埃尔纳内斯(国际米兰)、保利尼奥(热刺)、拉米雷斯(切尔西)、奥斯卡(切尔西)、费尔南迪尼奥(曼城)、威廉(切尔西);
前锋:胡尔克(圣彼得堡泽尼特)、内马尔(巴塞罗那)、弗雷德(弗鲁米嫩塞)、若(米内罗竞技)、伯纳德(顿涅茨克矿工)。
那支巴西队阵容看似球星不少,但其实已经青黄不接,塞萨尔、阿尔维斯、麦孔、蒂亚戈席尔瓦这几个配得上五星巴西的年龄都已经31+,当打之年的球员当中,也就内马尔、拉米雷斯、大卫路易斯配得上豪门,其他几个奥斯卡、威廉、保利尼奥都是名气大于实力。而古斯塔沃、伯纳德、埃尔纳内斯、恩里克本身就是二流球员,有些本身就是昙花一现。
02和06世界杯,巴西队名单几乎清一色的来自豪门球队,光是皇马、巴萨、拜仁、国米、AC米兰这几个球队就把首发包圆了,这几队在那几年都是各自联赛的冠军,连埃尔伯、埃尔顿这些德甲金靴都进不了国家队。
2014年世界杯的巴西23人大名单中,来自G14豪门联盟的球员只有7个,五大联赛以外的球员也有7个。
而02年世界杯巴西队23人名单来自G14联盟的球员多达17人,非五大联赛球员只有2人。06世界杯G14豪门球员有15人,非五大联赛3人。
有人说06巴西阵容虽然史上最豪华,一样大失所望。其实懂球的都知道那一次不是实力问题而是战术问题,典型的顾头不顾腚,几个后卫卡洛斯、麦孔、卢西奥、阿尔维斯、西西尼奥都是攻击型后卫,每次发起进攻时自家禁区附近就剩俩人,一个门将一个中后卫。这样的战术攻击力再强也走不远。
当时被淘汰也是颇具戏剧性,卡洛斯因为系鞋带而防守失位被亨利打入制胜球,那支法国队如若不是齐祖对马特拉奇惊天一头,可能将会是06年的冠军。所以巴西因为球员失误而被夺冠大热1球击败,输的并不丑。
但2014的巴西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届巴西队战术是正确的,攻守比较平衡,一路上的对手也不算很强,加上东道主固有优势,淘汰赛刚遇到的豪华阵容就是德国,直接被打回原形。
有人说是德国太强了,黄金一代全明星阵容。可是三四名决赛呢?一样0:3被荷兰打花,当时队内仅有的三个大牌球星范佩西、斯内德、罗本都已经30+的年龄,这样都能把东道主五星巴西按地上摩擦。这更加说明巴西队的球员名气大于实力。以前的巴西队球员都是顶级豪门的核心,在豪门一踢就是十几年,而2014的巴西球员,有几个能在顶级豪门踢5年以上的?
华而不实的巴西在06年之后就已经逐渐形成了,什么是华而不实?内马尔、库蒂尼奥转会费一个世界第一,一个世界第三,菲尔米诺欧冠冠军主力前锋。这三叉戟从名头来说应该是世界顶级吧?但是在巴西队的合体战斗力什么水平大家都知道。
五星巴西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根本,是各个位置都有世界顶级球星坐镇,尤其攻击线永远都是最豪华的。
1998年,罗纳尔多、贝贝托、莱昂纳多、里瓦尔多;
2002年,罗纳尔多、里瓦尔多、小罗、儒尼尼奥;
2006年,罗纳尔多、小罗、阿德里亚诺、卡卡;
2010年,罗比尼奥、法比亚诺、格拉菲特、巴普蒂斯塔;
2014年,内马尔、弗雷德、胡尔克、若;
2018年,内马尔、D科斯塔、热苏斯、菲尔米诺;
2022年,内马尔、维尼修斯、热苏斯、菲尔米诺。(预测)
这些球员都是来自世界顶级豪门的顶级攻击手,云集到一起让任何对手看到都胆寒。可是从2010年开始,巴西队引以为傲的锋群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弱阵容。
2010年,罗比尼奥(桑托斯)、法尼亚诺(塞维利亚)、格拉菲特(狼堡)、尼尔马(维拉里尔)。堂堂五星巴西的世界杯四大前锋没有一个来自欧洲豪门,也没有一个在五大联赛拿过射手王的,连法比亚诺都能传上巴西9号。队内还要靠刚拿过三冠王的塞尔萨、麦孔、卢西奥以及皇马的卡卡、米兰的席尔瓦撑场面,一个攻击型球队沦落到了靠一群防守型球星当家,这时的巴西队就已经埋下了未来多年星光暗淡的种子。
这几年巴西的举行产出率已经降至极值,内马尔之后已经多年没有巨星出现了。反倒是德国、法国、英格兰这几个球队是人才辈出,尤其法国的中场简直人才井喷。巴西、阿根廷、意大利这几个曾经盛产巨星的国家反倒是有些青黄不接。
这当中意大利人才凋零的最早,也是最早出现反弹的,今年欧洲杯涌现出的基耶萨、巴雷拉、洛卡特利、巴斯托尼将来都是豪门球队中坚力量。巴西次之,好在维尼修斯、米利唐这些新锐让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二战时,如果德国有像日本一样的强大海军,能征服英国吗?
日本也好,英国也好,都是岛国。岛国在防御上具有先天优势,那就是水体的阻隔效应。海洋是阻挡入侵者的天然屏障,海军强大了本土就安全(让我们先忽略日本和英国从地方政权小范围内开始扩张的历史),陆军要么是国内政治的重要组成,要么就是对外扩张的工具,陆军的对外防御作用远不如海军。
德国不一样,身处中欧地区,波德平原和西欧平原都挡不住入侵者的来回拉锯。所以,德国的安全基于庞大的陆军,没有海军也不太要紧。
德国要是有英国和日本一样规模的海军,自己的财政会先崩溃。维持英国庞大海军的是广阔的殖民地和同时期一流的制度效率,这些都不是德国具备的,特别不是继承经济和政治秩序混乱的魏玛共和国的纳粹德国具备的。
然后由于海军挤占陆军资源,德国陆军会不如法国和波兰还有奥地利。结果就可能是德国自身安全无法保障,弄不好就出现法波奥三国瓜分德国这种惨剧(误)。
改变态势的是1940年6月法国投降,德国确立了西欧陆权,实质上也确立了在欧洲大陆的陆权。因为从后面看,至少1941年的苏联如果强行进攻德国几乎必然失败。这才给德国具备整合欧洲大陆能力和挑战英国海上霸权的可能性。海陆复合型大国的出现这也动摇英国离岸平衡手的地位,在1940-1941年,德国尚且还比较有限的潜艇部队就已经给英国巨大的战略压力。如果假以时日,经过连绵不绝的海战,并且有效利用法国等战败国的海军,在美国不参战的情况下,德国确实有可能在或长或短的消耗战中(取决于德国自己的效率)胜出,最终迫使英国投降。
但是最大的前提别忘了,德国必须获得欧洲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