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法兰西世界杯为什么能够成为无数人眼中的经典?
感谢邀请。
1998年世界杯为什么成为无数人眼中的经典,我想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一下。
一、从赛事以外的角度看,许多客观因素成就了这届经典①、扩军后的首届世界杯,参与面更广关注度更高1998年世界杯是由决赛圈24支球队扩充为32支球队的首届世界杯。尤其是亚洲、非洲两大洲的名额增加,当时的亚洲第一大国日本、非洲第一大国南非都是首次获得参赛资格。
虽说足球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第一运动,世界杯的影响力一直很大,但扩军无疑让这份影响力和关注度继续放大,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这两个足球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
②、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商业化运作的成熟电视转播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电视直播、录播欣赏到世界杯赛事。此外,尽管当时的网络技术与现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已经步入了高速普及化发展的初期:1995年开始互联网迈入第四个发展阶段——全球化发展阶段,1998法兰西世界杯正是第一届处于信息网络化传播核心的国际重大赛事。世界杯赛事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广度和深度是之前任何一届都不能相比的。
而且,虽然阿维兰热在1974年世界杯上就引入了商业赞助商(阿迪达斯是FIFA的第一个赞助商),但成体系的商业化运作一直到94年才真正建立起来。有了94年的成功运作,耐克、阿迪、可口可乐等商业巨头加大了利用足球世界杯进行广告宣传的力度。商业巨头的推波助澜,使世界杯文化更加疯狂的蔓延、氛围空前浓厚。
耐克为当时的足坛第一球星罗纳尔多打造的“Mercurial”R9系列:③、世界球迷们期待新王的加冕
马拉多纳之后,罗马里奥与巴乔的发展均未达到预期。1996年左右“外星人”罗纳尔多的横空出世,让世界球迷眼前一亮,用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的话来说“罗纳尔多给足坛带去了持久的震撼”。在1998年世界杯开赛之前,许多人相信,“外星人”将在这届大赛上率领巴西队卫冕成功、一举封王。可以说,在98世界杯上,无数球迷有一个共同的偶像甚至是精神寄托——罗纳尔多。(虽然最后功亏一篑,但那是后话了)
这种大众偶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世界杯的话题性以及球迷们的期望值。
二、从赛事本身的角度看,这届世界杯本身足够精彩①、球队层面:传统豪强均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准
除了决赛之外,这是一届几乎没什么大冷门的世界杯,传统豪强基本上都正常发挥出了应有的实力。除了英格兰遭遇阿根廷而出局之外(而且出局方式很悲壮),8强囊括了当时最强大的球队:7支豪强+1支超级黑马新军克罗地亚。可以说8强后每两支球队之间的对决都如同火星撞地球,充满了悬念。
②、球星层面:大牌球星云集,且大部分都发挥出了应有的高水准
这一届世界杯可谓是群星荟萃,而且最可贵的是大部分巨星都发挥正常表现出了应有的高水准,比如当时几个最大牌的罗纳尔多、巴蒂、博格坎普、齐达内、苏克等均打出了对得起自身名气的表现,同时还有欧文、维埃里、亨利等一票超级新星,欧文可谓是一战成名。
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跟10年世界杯比较一下。10年世界杯之所以已经被逐渐淡忘,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当时最大牌的号称四大天王巨星的梅西、C罗、卡卡、鲁尼,全部发挥失常,因此星味严重不足,关注度和人气下降的非常快。
③、比赛层面:经典战多、经典进球多,比赛过程跌宕起伏
英阿大战、荷阿大战、巴荷大战、巴西丹麦之战、尼日利亚西班牙之战、以及超级黑马克罗地亚对德国的完胜和对法国的遗憾败北,每一场都是堪称经典,这些比赛大都同时具备了激烈与开放,不像多数世界杯淘汰赛那样激烈有余开放不足。
博格坎普的绝杀、欧文对阿根廷的千里走单骑、阿根廷的任意球配合、克鲁伊维特教科书头球等等,都是让人久久回味的精彩进球。
PS:主题曲的额外加成除了上面提到的各项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促成了这届世界杯的经典,那就是瑞奇马丁演绎的主题曲《The Cup of Life》(生命之杯),这首歌在当时真的火的一塌糊涂。
世界杯南非球迷吹的是什么?
名为 "呼呼塞拉"呼呼塞拉(Vuvuzela)是南非足球迷用于助威的大喇叭,最早起源于用非洲羚羊的角制成的一种用来驱赶狒狒的发声工具,在球场上表示加油、呐喊、庆祝。“呼呼塞拉”可以发出超过一百分贝的噪音,有可能导致永久性听觉丧失,球迷们需戴耳塞看球。世界各国观众和世界杯足球赛各参赛队员对“呼呼塞拉”的声音既有喜欢的,也有讨厌的。南非世界杯的主办机构负责人说,这是南非的文化的一部分,来宾们既然前来南非,应该接受南非的文化,也应该接受南非人民表达欢庆的方式。
西班牙当初获得世界杯冠军真的是“哈白布”的功劳吗?
西班牙2010年获得的世界杯冠军,胜利理应属于每一个队员,不过“中场铁三角”哈维-伊涅斯塔-布斯克茨,冠军勋章里有他们至少占有一半以上的功劳,在西班牙获得大力神杯的功劳簿上,他们的名字是最重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比利亚的数次惊艳和老帅博斯克的冷静睿智,这些都是构成斗牛士军团登上巅峰的重要元素。还有,这里不得不另外提到一个人,就是瓜迪奥拉。
瓜迪奥拉传控足球 博斯克受益2008年里杰卡尔德离任巴萨主帅,“梦二队”宣布结束。在08/09赛季,瓜迪奥拉从二队被提拔到了一队教练,从此开始他的“梦三”生涯。在不到40岁的年纪就成为一家世界豪门球队的主教练,瓜迪奥拉踌躇满志。他出自拉玛西亚,师从克鲁伊夫,因此深谙巴萨的核心战术体系,所以在执教巴萨的第一个赛季便顺风顺水。而巴萨也在瓜迪奥拉的带领下获得了“六冠王”令人咂舌的战绩,那个赛季对于瓜迪奥拉,对于巴萨,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完美赛季。瓜迪奥拉崇尚传控,他的执教理念就是:传控足球才是王道。
瓜迪奥拉上任后,从二队提拔了年轻的布斯克茨和佩德罗等人,而布斯克茨日后的表现,也不负瓜帅的慧眼识珠,他以独特的“布式后腰”表现成为了瓜迪奥拉传控足球最不可或缺的一枚棋子,也把当时如日中天的亚亚图雷挤进了替补席,“哈白布”组合自此拉开了一统江湖的序幕。有了哈维-伊涅斯塔-布斯克茨,再加上梅西的加持,瓜迪奥拉更是将TIKI-TAKA战术发挥到极致,他教鞭下的巴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宇宙队”。
瓜迪奥拉在巴萨的成功,对于西班牙国家队来说,同样受益匪浅。南非世界杯上,博斯克引入了巴萨的传控足球理念,在配置上以巴萨的哈白布为班底,辅以皇马的阿隆索,组成了无比强大的传控组织中场,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演绎出行云流水的美丽足球。正是基于强大的控制力,西班牙夺得了历史上的首座世界杯冠军,博斯克居功至伟,“哈白布”功不可没,而作为幕后英雄的瓜迪奥拉,我们也不该遗忘。
哈白布完美结合 葫芦娃闪耀南非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西班牙阵容,人员配置相当奢华,门将卡西利亚斯,后防线上皮克和普约尔搭档,拉莫斯居然打的是右后卫,尤其是在中前场,除了哈白布+阿隆索的主力框架,还有法布雷加斯和大卫席尔瓦这样的豪华替补。锋线上则有托雷斯、比利亚、佩德罗、略伦特。
西班牙的开局并不完美,在小组赛第一轮比赛中就以0比1负于瑞士,当时没人能想到他们会最终捧起大力神杯。在锋线明星托雷斯状态欠佳的时刻,比利亚举起了西班牙进攻的大旗,他在小组赛里进了3球,随后又在1/8淘汰赛和1/4淘汰赛里打入唯一的制胜球,淘汰了葡萄牙和巴拉圭,带领斗牛士军团杀入半决赛。接下来的剧情再熟悉不过了,半决赛凭借普约尔的头球绝杀,将德国战车斩于马下,决赛里凭借伊涅斯塔的进球,登上了冠军宝殿。
西班牙的中场,布斯克茨重于防守,衔接后防线出球,哈维拥有超强的大局观,负责控制场上的节奏,攻防转换的枢纽,是球队的大脑和指挥官,而伊涅斯塔负责串联进攻,他拥有无与伦比的细腻技术,可以在重重包围中杀出重围,完成致命传球。可以说,“哈白布”的组合相得益彰,完美的演绎了传控足球的精髓。甚至有很多足坛专家说,这个组合可以媲美历史上任何一个中场组合,可见他们对于“哈白布”的强大控制力是有多推崇。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说,西班牙夺得2010年的世界杯,哈白布确实是占有相当大的功劳。
附上2010年南非世界杯决赛西班牙的首发阵容:
门将:1-卡西利亚斯
后卫:15-拉莫斯、3-皮克、5-普约尔、11-卡普德维拉
中场:8-哈维、16-布斯克茨、14-阿隆索
前锋:6-伊涅斯塔、7-比利亚、18-佩德罗
为什么世界杯足球盛会的影响力这么大?
第一,从运动项目本身来看。
足球和其他绝大多数现代运动项目一样,起源于英国。现代人类讲究团队意识,因此个人项目的魅力是无法和团体项目相比的。比如说,拳击、网球、台球等,虽然也是相当杰出的项目了,但和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相比,无论是经济还是规模,都相去甚远了。
第二,从项目特点来分析。
现代竞技体育本质上比的就是速度和力量,足球也不例外。但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类的双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所以其他体育项目都是手脚并用的,而且手的运用尤其关键,只有足球是禁止用手的,当然,守门员例外。这使得这项运动看上去更接近我们的动物天性。
另外,足球的本身集合了人类各运动的特点,运动员之间的突然起动,竞跑争球,就像是短跑;守门员上纵下跳,横扑侧扑,就像跳的项目;那些柔韧性好的运动员一个倒挂金钩,鱼跃冲顶,像体操;两个运动员之间的合理冲撞,又有点像橄榄球的展现力与美。
足球运动本身对参与者的要求不高是个重要原因。踢足球的运动员,高矮肥瘦问题都不大,不像其他运动。比如说橄榄球,块头小的肯定吃大亏;篮球运动更是“长人”们的天下。而足球则不同,这样就给全世界的所有孩子提供了做“巨星梦”的机会。
第三,再从象征意义来看。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企业成为世界的最主流组织。而足球运动每队的11个球员从分工上讲,还是从协作上讲,都极其接近于企业的组织和运营。篮球就显得人少了,而隔网的排球、还有橄榄球等攻防上不是即时转换的,和企业运营差距就远了。
第四,从比赛设置来看。
足球比赛设置全场90分钟,中间休息15分钟,理论上讲足球运动保持的流畅性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最好的,除了受伤和换人,比赛是不停止的。这使得观众的观赏性大为提高,也是FIFA坚决不愿意介入电子裁判的最关键因素!
第五,再从全民健身看。
足球运动所需要的器械极其简单,就一个皮球就可以了。在南美,穷人以足球为乐,马拉多纳小的时候,见到圆的东西就踢,实在找不到了,把报纸团一下也踢。在街上踢,在田里踢,最后踢成了天下第一!其他项目,穷人在没有碰到贵人帮助之前,是很难玩出名堂的。个人项目中的跑步和游泳也差不多如此,但趣味性上和足球比就差远了。
第六,从影响力上看。
阿根廷这个国家,无论从资源上,还是其他社会方面上看都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就因为有了马拉多纳和足球,全世界没人不知道阿根廷。不单是阿根廷,我对整个南美洲的认识几乎全部来自于足球,除了那条长长的亚马逊河以外。其他项目绝对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第七,还可以从偶然性来看。
所有竞技体育都要看结果,强强对抗,什么结果都有可能,是最能刺激观众的。人类的本性中有帮助弱者的倾向,所以人们希望看到冷门,就是弱者战胜强者的比赛。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体育项目强弱之间的比赛,冷门发生率比较低,象花样游泳这项目,几次比赛结果和比之前的排名没有任何变化。而足球比赛的冷门发生率竟然高达30%左右,体育博彩业的兴起也源于此,其他任何项目都缺乏这样的魅力。
不可预知性足球运动比赛结果的偶然性是造成全世界球迷狂热的重要原因。因为在足球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强队。曼联有可能被一支名不见经传的乙级队甚至是业余队“扳倒”。球星堆起来的巴西队曾经在奥运会足球比赛里就被那时还稚嫩的日本队击败。一九九六年,足球“第三世界”的朝鲜队曾经击败过意大利队闯进世界杯八强。所以,在足球比赛里,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事情的结果。
第八:从适应性方面来看。
很多竞技体育是和人种的特点有关系的。比如美国人喜欢的四大运动:篮球、橄榄球、棒球和冰球,不是人高马大的很难在顶级赛事中亮相。而足球不一样,只要你是地球上的人,不管是处于北极带的冰岛人,还是处于热带地区的印尼人,都可以成为顶级明星。例如冰岛出过古德杨森这样的一流球员,效力过切尔西和巴萨等豪门球会;曾经在世界杯上打入最精彩入球的荷兰对队长范布隆霍斯特,就是一个印尼裔,长期效力于欧洲豪门球会。这一特点使得足球在全球范围内普及起来变得尤其轻松。
第九:从环境因素看。
球迷就像食客,有一道让人垂涎三尺的足球大餐,但是“吃”的气氛要好。热闹,大气,壮观,这些足球场都具备了。比起闷热闷热的羽毛球馆,比起小小的一张乒乓球桌,宽阔的绿茵场看起来是多么地气势恢宏和激动人心。还有几万十几万的球迷一起起哄,热热闹闹的,老实说,如果看球都要安安静静的,那谁还去看球。
另外,不可否认,帅哥足球场上英姿飒爽的诸位大帅哥是造成足球运动成为“世界第一运动”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即使对足球不甚感兴趣的男士,也得跟着女友往球场跑,看住女友,不要让她被那些球场“万人迷”抢走才是最要紧的。
第十,就是争议性。
“足球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具有争议性。”一位有远见的老人说了一句有远见的话。这个老人是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没错,如果足球比赛都是判罚得很“死”,很机械的话,那足球就失去了它巨大的魅力。正因为裁判是人,可能错判,可能受贿操纵比赛等等,才有了声势浩大的争议和更多人的关注。
为什么1998法国足球世界杯被誉为最经典的一届?
要说世界杯最经典的一届,我相信80%的球迷都会说1998年法国世界杯,快递员本人上个90后,但看了1998年世界杯的赛事和比赛周边新闻后,我不得不感叹:是要有多少历史因素和巧合才能汇聚成如此经典的一届!
球衣现在球衣充满了无数高科技在里面,但由于这些高科技的存在,让许多球衣的设计变得十分蹩脚,但在科技还不算发达的1998年,设计师门天马行空,用最炫的配色和最得体但图形设计,汇集成一件件经典的球衣,特别上克罗地亚的格子球衣,随着球队的历史性的成就也火遍全球,当时学校里有很多学生都穿着克罗地亚的球衣。当然,还有南非、墨西哥、阿根廷等队的球衣都十分经典,我相信一些老球衣家里肯定还有珍藏着!
人物苏珊娜
提起苏珊娜的名字,很多球迷浮现的就是她那宛如初恋般的脸庞。当时的肥罗还是英俊少年,在球场上拥有一片天地,而“才子佳人”的搭配上全世界人民最喜欢看到的,苏珊娜和大罗的组合就好像从童话世界里走出来的人物一样。世界杯成就了悲情的罗纳尔多,也成就了全世界球迷的“初恋情人”。
瑞奇-马丁
“go go go ale ale ale”这句歌词,相信很多不踢球的小伙伴都听过吧?因为实在上太火了!歌声一起,罗纳尔多、克罗伊维特、达沃-苏克、齐达内、巴乔、巴普蒂斯塔、博格坎普等人在场上拼杀的画面一下就涌上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首歌不仅唱火了世界杯,也让瑞奇-马丁火遍全世界。
大卫-贝克汉姆
那一年的英格兰出了追风少年欧文,他是靠自己无与伦比的速度让世人记住,而大卫-贝克汉姆则从英格兰的“宠儿”变成“弃儿”,我也无需再过多赘述小贝与西蒙尼之间的故事,如果当年没有西蒙尼那般调教,我觉得小贝也不会被现实打醒,以后也没有那价值一亿英镑的任意球!
比赛英格兰VS阿根廷
天才球员横空出世、老油条整到万人迷、经典任意球配合、点球大战,这些好看的点都汇集在这一场比赛里面。“英阿大战”永远都不会缺少看点,两支老牌强队在这一届世界杯上为大家奉献了最经典的一场,最后的点球大战也成为英格兰人永远的梦魇。
荷兰VS阿根廷
双方都是攻势足球的代表,场面自然不平静,双方都献上了那个时代最好看的足球比赛,但最经典的还是“冰王子”博格坎普那脚绝杀。终场前,博格坎普接德波尔长传,晃过阿根廷传球后卫阿亚拉,冷静捅射,比分2-1,这球送阿根廷人回家,也成就冰王子进入世界杯十大进球的行列。
巴西VS法国
这一届是最强的罗纳尔多对上最强的一届法国,纵然法国坐拥主场优势,可大部分球迷依旧相信外星人能单挑整支法国队,结果大家都很清楚,大罗迷失法兰西,齐达内头球双向。大罗为什么在决赛迷失也成为足坛最大的迷案之一。
法国世界杯的经典绝不只有我上面所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回忆,欢迎大家在留言板上补充!谢谢阅读,祝您心明眼亮~
你是怎么迷上世界杯的?
喜欢足球是一种瘾。喜欢上,将会一发不可收拾。记得高中那会,室友在我耳边,经常说什么范志毅、高峰、张效瑞……,因忙于学业,我没有一点兴趣。
记得上大一时,中国足球十强赛,为和同学打成一片,不喜欢足球的我,也尝试着去了解,去看足球直播。记得于根伟一脚定乾坤,“我们出线了”!中国足球第一次冲出亚洲。
2002年的那个夏天,学校食堂的电视为世界杯开放,我也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为中国队加油,为杨晨和肇俊哲的两个门柱惋惜。那时候,喜欢上巴西队小罗纳尔多飘逸的球风。还记得,在英格兰队的贝克汉姆出现在电视屏幕中时,女同学发出的一声声尖叫。那一年,巴西队夺冠。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喜欢上足球,同学订的《体坛周报》,经常借来看,比学习还认真。
2006德国世界杯,我已走向社会,开始工作,也许是氛围原因,我已没有上学时的那份狂热。至今还记得,意大利队与法国队的决赛时,因宿舍停电,我错过了直播。后来在电视网络中,我重温了那场经典之战,才华横溢的中场大师齐达内踢出了“勺子点球”,马特拉齐用语言激怒了齐达内,后者用头撞到了意大利后卫,被一张“红牌”罚下了场,最终,法国队在点球大战败下阵来,成就了意大利的“大力神杯”。那时候,意大利的队长是卡纳瓦罗,现任中国恒大的主教练;意大利的主帅是里皮,这位战术大师现在来到中国,为中国的足球事业做出贡献。
2010年南非世界杯,现在似乎都没有什么记忆。印象中预测帝“章鱼哥”很厉害,“章鱼哥”的传奇,让它成为南非世界杯球场外最耀眼的明星。还有,英格兰对德国的一场比赛中,兰帕德的“门线悬案”,让我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在世界杯中引入了视频裁判,其是非得失,众说纷纭,但我觉得,少了这一些冤假错案,即使影响一点比赛的流畅性,也是功大于过。记得那一年西班牙的传控打法,天下无敌,最终举起了奖杯。
2014年巴西世界杯,我在电脑前做了不少功课,对阵名单、首发阵容等等,记了很多,但好像并没有什么用。足球要靠积累,并不能临阵磨枪。这一年,德国队员经过多年洗礼,战术打法都已成熟,最终取得冠军。还记得,荷兰队范佩西的鱼跃冲顶,着实精彩。还记得,巴西对德国队,以1比7的比分让巴西队吞下苦果。那一年,巴西队的主教练是斯科拉里,后来担任了广州恒大的主教练。
2018年,世界杯如约而至。现在看足球的工具大多是手机,看足球没有那份热闹。我愿意为它花费一些时间,不为别的,就为追求心中的那份热爱。这一年法国队走出了两年前欧洲杯失利的阴霾,球队实力出众,所向披靡,一路连克强敌,最终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与阿根廷的八分之一淘汰赛、与克罗地亚的决赛,法国队都踢得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让人直呼过赢。
足球已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世界杯仿佛成了另一种时间计量单位。 又一个四年过去了,青春的流逝,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