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vs乌克兰直播

2024-02-17 11:55:09 59 0

如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战,结局会怎样?

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战,以***为首的北约会暗自窃喜,直呼俄罗斯上当了。试看我的分析:

首先,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战,吃亏的是乌克兰。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不顾国内经济低迷和民众福祉,一心向北约靠拢,想依靠北约这个靠山来抗衡俄罗斯。然而,作为原苏联的加盟国、俄罗斯在欧洲的天然屏障,乌克兰没有定好自己的位置,完全可以依靠俄罗斯然后跟北约做生意,做一个骑墙的***闷声发大财岂不更好?以乌克兰军事装备水平完全没有资本和实力与俄罗斯一战。如果两国开战,72个小时后基辅就会被攻陷,因此,两国开战***失的是乌克兰国运。

其次,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战,俄罗斯会拼尽全力。一直以来,北约不断东扩,对俄罗斯来说,可以说兵临城下了。乌克兰作为俄罗斯在欧洲最后一道屏障,绝不会允许乌克兰倒向欧洲的。以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普京敢做敢说的性格,如果乌克兰忤逆、一再挑战俄罗斯的话,俄罗斯一定会拼尽全力不惜一战并取得胜利,并以此来巩固其欧洲方向的防线。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战,以***为首的北约会坐收渔翁之利,可以说一举三得的好事。其一,两国开战,乌克兰人民肯定遭殃,从此一蹶不振沦为殖民地也说不定;其二,俄罗斯肯定会受到巨大冲击和影响,会受到来自***的强有力的制裁,原本不好的经济会雪上加霜,吃苦受累的还是俄罗斯的老百姓;其三,***不费一兵一卒,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拜登中期选举赢得选票,世界***的地位更加巩固。

其四,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战,欧洲***也不能置身事外、不会幸免。最近法国德国纷纷出面调停,目的就是不想把战火引到欧洲***,否则就是惹火烧身。不过最有利的,还是对***发展会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和战略机遇期。

但无论如何,我们希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发生战争。尤其是乌克兰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千万不要做***的代理人和炮灰,得不偿失啊。

法国外长回应「为何北约不出兵帮乌克兰」,称「乌克兰没提这个要求」,如何看待这一回应?

“为何北约不出兵帮乌克兰,”法国外长回应:“乌克兰没提这个要求。”

这种说法纯属是一种托辞,因为北约没有义务帮乌克兰,如果帮了乌克兰,也是师出无名,无论是从法律或道义的角度,都是无法向国际社会交待的。

而且他们不想也不敢面对战斗民族——俄罗斯,怕普京的楞劲,防止引火烧身。

更重要的是,北约成员国也是各怀鬼胎,从利益的角度,许多***认为,不帮乌克兰性价比更高。

乌克兰离法国多远?

2000多公里

从地理位置上看,乌克兰处于欧洲的地缘***中心。陆地边界长6400公里,海岸线接近1300公里,东西长1300公里,南北长90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东欧平原。西部喀尔巴阡山脉的戈维尔拉山海拔2061米,为境内最高峰。平原占乌克兰国土面积的95%,平均海拔普遍在200米以下

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

乌克兰安全部门指责俄罗斯,在幕后组织法国示威活动,有人说马克龙一定会信,为何?

马克龙不仅不会信,而且不能信。

不会信的原因在于,黄马甲运动爆发并非是某个组织能够引发的。马克龙提高燃油税,增加了民众负担,加上长期以来生活成本的增加已经积累了民怨,马克龙如同引燃了法国遍地的火药桶。

同时由于荷兰、比利时民众也遇到类似的生活成本增加问题,所以黄马甲运动蔓延到欧洲***,不得不说法国不愧为欧洲革命中心。所以分析黄马甲运动的起因,可知民怨是背景,提高燃油税仅仅是导火索。

俄罗斯既无法在法国挑动民怨爆发,也不能点燃导火索,所以不可能是俄罗斯组织的。在马克龙的前任奥朗德、萨科齐执政期间,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行为,黄马甲运动只是法国的惯例,并不需要外国组织的策划,所以马克龙不会信。

马克龙也不能信,假如黄马甲运动真是俄罗斯策划的,那么性质就变了,从一个民众抗议示威活动变成敌对势力的破坏行为,可以称之为俄罗斯版的颜色革命。马克龙作为总统,需要对法国的整体安全负责,对于敌对势力的破坏行为,只能采取强硬措施打压,抓捕策划人并绳之于法。

但是这样处理,会被法国人视为马克龙转移矛盾,用俄罗斯的威胁来掩盖国内矛盾,其行为和纳粹无疑。在外交关系上,法国和俄罗斯将会成为死敌,双方将会进行不休不止的对抗,将会对法国产生重大的地缘***风险。

在古巴革命后,***试图推翻卡斯特罗政权,导致古巴倒向苏联,成为古巴导弹危机的重要原因。若俄罗斯确实幕后组织黄马甲运动,可想而知法俄未来的关系走向。

所以,对于乌克兰安全部门的说法,马克龙不会信也不能信。如果马克龙信了,不进行强力反制,个人形象将会受到严重打击。如果马克龙信了进行强力反制,黄马甲运动已经准备好了断头台,毕竟法国是欧洲革命的起源地。

实际上题主提出的乌克兰安全部门的说法,夕惕若并未找到消息来源。如果消息来源可靠,证明乌克兰安全部门已经病急乱投医了,妄图挑拨离间俄法关系来诱使法国对俄罗斯施压,以此在俄乌刻赤海峡中获利。

在刻赤海峡冲突,乌方人员中有乌克兰安全部门的人马,并有行动计划书,可以断定是乌安全部门策划。此时放出黄马甲运动是俄罗斯组织的消息,其目的已经很明确了。

不过乌克兰一心向欧,和法国本应该团结合作,但是乌安全部门的说法无疑是猪队友,虽然马克龙不会信也不能信,若是被马克龙的敌对势力利用而大作文章,马克龙将百口难辩了。

很多人认为一场大规模运动的背后,一定有外国策划,这是一种阴谋论的说法。在法国,主要是工会组织的,并不需要外国人来组织。而且以策划运动的方式来干涉一国内政,将会导致两国关系大幅度***化,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埃尔多安曾经试图用德国境内的土耳其裔干涉德国大选,被德国强硬反击,收留了反埃尔多安的居伦。与此同时,引发了对土耳其后裔的反感,俄罗斯世界杯德国队兵败小组赛,与埃尔多安合影的厄齐尔就成了牺牲品。

所以,乌安全部门的说法,马克龙不会信也不能信,俄罗斯没必要也没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么做。乌安全部门挑拨离间俄法关系以在俄乌刻赤海峡冲突中获利的方式有点幼稚,成熟的政客是不会上当的。

我是夕惕若,欢迎关注。

西方媒体中为什么法国乱了是“***乱”,当年乌克兰乱了就是“革命”呢?

革命和***乱是不同的。如果认为***乱是革命,那么是理解的简单化和庸俗化。

第一,革命和***乱的目的不同。

革命是有组织有纪律有很强目的性的,而且通常就是为了推翻某个***。乌克兰当年的革命就是亲西方的民众和***家,试图把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推翻而发生的街头运动。

但是***乱的目的性可就差多了,甚至带有很多偶然性。比如法国这次老百姓上街抗议,谁也没料到会发展到暴力事件,而且比以往的抗议还要更暴力。

换句话说,法国的抗议活动目的不是推翻马克龙***,而是对某种政策不满,促使其改变政策。之所以出现暴力问题,是因为偶发性的原因。

这和乌克兰革命无论从必然性还是从目的性上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革命和***乱的结果不同。

乌克兰革命的结果大家看到了,亚努科维奇竟然跑到了莫斯科躲了起来,一躲就是4-5年。据说最近身体不好,可能要到***去治病。

但法国巴黎的***乱烧几个轮胎、涂抹一些口号怎么推翻***?***选举没问题、官员也没腐败等问题的背景下,只是对经济政策不满,用暴力和***乱的行为,是不可能推翻***的,而且木叔也说了,这不是法国黄马甲运动的目的。

最终他们迫使法国***作出了政策的改变,比如暂停提高燃油税等。未来应该还会在各种经济政策上进行调整。这也符合黄马甲运动的目的。

至于***乱,不仅黄马甲运动本身也没料到闹这么大,法国民众也是不满的。费加罗报的民调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对他们继续暴力是持有反对意见的。

当然,如果从一个广泛的宏观的看法来说,法国这次抗议也是革命。注意,木叔说的是抗议,不是***乱。

革命其实如果在更广泛的语境里,就是一次重大改革或者变革,而且往往是自下而上的。法国的抗议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也符合这个特点。

因为这是在法国贫富差距扩大,***的税制和经济政策不能让人满意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带有社会改良和变革的色彩,是一次对自身利益诉求的集中爆发,因此可以说是革命。

特别是如果马克龙***因此辞职,导致法国重新选举,那么革命的色彩更浓。

但如果他***也不是因为贪腐或者选举不公,只是政策问题。

所以这个革命的意义和乌克兰的革命是不同的。至于如何不同,木叔已经说了,就不赘述了。简而言之就是意识形态差异。

你怎么看待这个话题?

欢迎关注木叔,多交流!

今年欧洲杯四强: ,意大利,法国,乌克兰,荷兰,认同吗?

不认同,乌克兰实力有限,荷兰远未达到巅峰期的水平。

德国、法国为什么要替乌克兰出头,向普京施压,复活节期间在顿巴斯地区临时停火?

德国法国深度介入乌克兰问题,不是去做仗义执言、打抱不平的侠客,是为了攫取自己的重大利益:反击俄罗斯对德法发展空间的压缩,以及利用俄罗斯来平衡美英的霸权扩张。

而普京听默克尔、马克龙的话,下令乌克兰分离的顿巴斯分离武装、活跃在这个地区的俄罗斯军队与乌克兰达成东正教复活节的临时决定,因为俄罗斯对德国畏惧三分,适当的让步对自己更有利——乌克兰问题是俄罗斯兴衰的七寸,而德国是乌克兰问题的真正话事人,俄罗斯、乌克兰这两个乌克兰问题的解铃人都必须按照德国的指导方针去做,才能给自己的危机解套。

一、乌克兰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四角关系

乌克兰问题,是叙利亚问题外又一个全球重大热点问题,牵动着俄罗斯、***、德国、法国四个大国,以及悲催的乌克兰,是下一个火药桶!因为,它不仅关系着***的霸权,还关乎着德法的生存空间,更是决定俄罗斯兴衰的七寸!

可能你还不清楚这里面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此,飞狼先给你厘清一下乌克兰问题的四方关系:俄罗斯、乌克兰、***、德法。

乌克兰倒向西方,引发内乱,俄罗斯趁机不仅占领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共和国与塞瓦斯托波尔特别市,并入俄罗斯的版图,还出动俄军,实际控制了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乌俄两国就此结下了血海深仇。

***为了保卫松动的世界霸权,必须不遗余力地打压同样追求霸权的头号威胁俄罗斯,于是把乌克兰当作战略性棋子,通过军事援助等方式,一直怂恿乌克兰与顿巴斯的分裂武装开战,而顿巴斯的分裂武装只是俄罗斯的代理人,其背后是大量活跃在顿巴斯地区的俄军。

德国、法国之所以深度参与乌克兰问题,在于2014年俄罗斯占领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共和国与塞瓦斯托波尔特别市,把欧洲***吓坏了,对他们而言,那个一心想入侵、控制、占领欧洲的苏联帝国又回来了,浑身上下都是獠牙,这是生死存亡的实际威胁,与***保卫霸权的利益诉求完全不一样。

而乌克兰呢,不仅克里米亚共和国与塞瓦斯托波尔特别市被俄罗斯公开占领了,东部闹分离的顿巴斯地区也被俄罗斯军队暗中实际控制,随时再次肢解乌克兰。顿巴斯地区不仅有海量的煤炭以及石油,也是乌克兰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可以说是乌克兰的黄金地区,一旦被***或俄罗斯吞并,相当于乌克兰被搞掉了半条命,因此,绝对不可以失去!

为了收复被俄罗斯实际控制的乌东顿巴斯地区,实力弱小的乌克兰不得不求助于西方,以决绝的态度完全倒向西方,以不共戴天的仇恨与俄罗斯较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二、德国法国为什么要施压普京临时停火?

欧盟轴心国德国、法国为什么要替乌克兰出头,向普京施压,在东正教的复活节(4月8日)期间,顿巴斯民间武装(背后是俄罗斯军队)和乌克兰***临时停火?他们是好打抱不平、替天行道的正义化身?怎么可能呢?谁这么想谁就是很傻很天真了。

最重要的是乌克兰问题关乎德国、法国的切身利益,他俩明面上是在帮乌克兰主持正义,实际上是在维护、攫取自己的***利益。因为乌克兰一旦进一步被俄罗斯肢解或吞并,俄罗斯的胃口必然更加膨胀,大胆地向西扩张,收复苏联的实地,势必极大地压缩德国、法国的发展空间!削弱德法在欧洲的影响力与统治力。

更要命的是德法两国自苏联解体后就一股脑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整个欧盟的军队联手,无论是核战争,还是常规战争,都不是俄罗斯的对手,沦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他们的存亡就不得不仰俄罗斯的鼻息,苟活于北极熊的熊掌下面,不听话,北极熊一巴掌拍下去,把德法他们拍个半死,甚至直接拍死。

为此,德法必须在俄罗斯恢复帝国雄风前,抑制住俄罗斯,才能消除俄罗斯对欧盟的长期的潜在的致命的威胁。这就是德法主动出击,用乌克兰问题压制俄罗斯的深层次原因。现在若不重击俄罗斯,等俄罗斯摆脱困境后,德法就压不住俄罗斯了,那时候哭都来不及了。

三、德法也有利用俄罗斯牵制美英霸权的意图

前些天,英美纠集了20多个西方***,包括德国、法国,集体驱逐俄罗斯外交官,掀起反俄行动的高潮,“展示了西方的团结”。可实际上,西方的这次集体的抱团的反俄行动,反而暴露出西方的分裂:美英一方与德法一方的裂缝正在扩大——英美两国对俄罗斯是真的下狠手,而德法两国只是给英美面子,各象征性地驱逐了4个俄罗斯外交官来交差,事后还打打电话给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向俄罗斯道歉。德国走得更远,公开表示欧盟需要俄罗斯,希望与俄罗斯展开对话与合作。

德国、法国与***、***都是西方的大国,彼此为何心生嫌隙,扩大裂缝?因为美英不遗余力地扩张霸权,全世界薅羊毛,德国、法国也是美英的盘中餐,***向欧盟下手,征收关税,把德法为首的欧盟搞得惶惶恐恐,不得安生。而世界上有能力牵制、平衡美英霸权的,也就只有俄罗斯与东方巨龙。

俄罗斯不仅是美英的头号战略对手,同时也是地处欧洲,对于德法来讲,更亲近一些,合作的基础更深一些。因为,用俄罗斯来牵制、平衡美英的霸权扩张,也是德法两国深度介入乌克兰问题的另一个重要考量。

因此,德法与美英在对待俄罗斯上面,也有巨大的分歧与差异:美英做梦都想拔掉俄罗斯的獠牙,而德法只是想困住俄罗斯的手脚。为此,美英积极推动乌克兰跟俄罗斯(包括顿巴斯分离武装)在顿巴斯地区开战,而德法为首的欧盟用严厉的制裁惩治俄罗斯。其结果是,在乌克兰问题上,德法与俄罗斯侧重于对话,美英与俄罗斯偏向于交易。

为何法国乱了叫“***乱”,而乌克兰就是“革命”?

何谓***乱,泛指社会乱不安定或纷扰不宁。

何谓革命,泛指重大革新。用在***方面时,则言指改朝换代上。

1789年7月14日,法国发生了旨在推翻波旁王朝的大革命,不仅影响了整个欧洲,同时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绝不能称之为***乱。而今,法国因提高燃油税一事爆发的游行示威,进而烧杀抢掠之行为,确属***乱之性质,并非要革谁的命,顶多吵吵嚷嚷叫马克龙***而已。

让我们回到2014年的乌克兰再看看吧!

2013年11月22日,因亚努科维奇中止了与欧盟签署***与自由贸易协议,结果导致亲欧派在首都基辅展开反***示威,强烈要求亚努科维奇***,并提前举行大选。这场被称之为“广场革命”的举动一直持续到2014年的2月22日这一天——亚努科维奇终被议会罢免为止。随之,不仅接二连三发生了克里米亚危机,还相继发生了顿巴斯克和卢甘斯克战争。最后,亚努科维奇也惶惶如丧家之犬,要不是普京的及时搭救,他的命运肯定会与罗马尼亚前总统齐奥塞斯库一样下场的。

经此比对,***乱确实容易演变成为革命,但是否以改朝换代为前提。这就像俩人街头打架,顶多属于违犯社会治安条例之行为。然而一旦变成动刀动枪杀人了,自然就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了。

凡事都要进行客观看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因为西方***对它国发生同类状况时,经常采取不怀好意的主观臆断、上纲上线、助纣为虐和黑白颠倒之行径,这只是它们极其卑劣的***需求而已。

乌克兰未来能不能发展成为像***、法国、德国这样的世界大国?

乌克兰有这样的潜质,也有过这样的一个潜在机会,未来存在这种希望,但是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比较一下,先看面积,乌克兰约60万平方公里,***约24万平方公里,德国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法国本土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算上海外领土法国的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再看人口,2017年,***人口约6600万人,德国约8269万人,法国6711万人,乌克兰人口4555万。但是如果比较经济的话,乌克兰与上述***基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了,2017年乌克兰的GDP为1121亿美元,德国在该年的GDP为3.677万亿美元,法国在该年的GDP为2.583万亿美元,***在该年的GDP为2.622万亿美元,德国的GDP在2017年几乎是乌克兰的33倍,英法两国在该年的GDP是乌克兰的23倍。

再看几组数据,2017年,德国的外贸进口额为11736亿美元,出口额为14502亿美元。2017年***的外贸进口额为6403亿美元,出口额为4437亿美元。2017年,乌克兰的外贸进口额为494亿美元,出口额为434亿美元。2017年乌克兰外贸进出口额和德国的零头差不多。做“***”的差距咋这么大。然而论面积、人口,乌克兰不输于英法德,并且乌克兰的黑土地占世界黑土地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四块黑土区之一。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黑土地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在前苏联时期,乌克兰就是前苏联的“面包篮子”和“菜园子”,堪称欧洲的粮仓。

在1991年乌克兰***后,乌克兰是很有机会发展成为强国的。但是乌克兰却犯了两个大的错误。第一,“天真可爱,自我拔牙”。1991年,乌克兰***时,接管了前苏联在乌克兰的78万军队,拥有完整的陆海空三个军种。前苏联时期,前苏联拥有战略和战术核弹头2.7万余枚,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核武库,主要部署在当时前苏联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罗斯。1991年苏联解体时,这份丰厚的财产也分家了,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法定继承国当然是分得的大头,其次就是乌克兰,当时在乌克兰境内有1272枚洲际导弹核弹头,2500枚战术核武器,乌克兰成为了当时仅次于美俄的世界第三大核储备国。1992年,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罗斯四国外长与***在葡萄牙的里斯本签署了里斯本议定书,7年内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罗斯销毁核武器。1994年,美俄还给予了乌克兰安全保证,乌克兰信了,到2001年,乌克兰彻底销毁了核武器。

第二,缺乏***战略思维,***陷入东西部的矛盾旋涡中不能自拔。“天真”就天真了,没有核武器就没了,德国没有核武器一样是世界的大国。1992年,乌克兰宣布奉行无核、中立、不结盟政策,然而这种中立不结盟的政策却没有真正贯彻下去。本来乌克兰就处于俄罗斯与西方列国的战略缓冲地带,这种中立和不结盟的政策应当说对乌克兰是有利的。然而乌克兰***后,却逐渐陷入了到了东西部的对决中,政局不稳,国内***家不是选择亲西方就是亲俄,亲西方的***家上台后***政策就往西方靠拢,而当亲俄方的***家上台后***政策就往俄罗斯靠拢,***政策摇摆不定,直到2014年***被撕裂,克里米亚加入了俄罗斯,乌克兰东部的一些地方与乌克兰中央发生武装对抗。

乌克兰境内有110多个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乌克兰族占72%,俄罗斯族占22%,实际情况却比这要复杂。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中东部的乌克兰族说的是俄语,中东部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东正教,而乌克兰西部则是以天主教为主。其实乌克兰各民族无论是乌克兰族还是俄罗斯族,无论是信仰天主教和东正教,首先都是乌克兰人。然而现实情况却很复杂。基辅罗斯(882年-1240年)被认为是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三个***的发端,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西征时灭掉了基辅罗斯,古罗斯部族逐渐分裂成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罗斯人3个支系。从公元14世纪起,乌克兰地区相继受立陶宛和波兰王国的统治,后来在1654年,乌克兰人与俄国人结盟,俄国又开始了对乌克兰的统治,两国的结盟到1991年乌克兰***。乌克兰南邻黑海,历史上就是周边大国的争夺之地,周边的***给乌克兰留下了太深的印记。1991年乌克兰***后,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去俄化”的进程,1996年乌克兰第一部宪法就确认了乌克兰语的官方语言地位,而在乌克兰广泛被使用的俄语失去了在前苏联时期的优越地位,处境尴尬,而乌克兰官方也大力推广乌克兰语,这自然引起了乌克兰的俄罗斯族的抵触。乌克兰第二任总统库奇马试图左右讨好,结果最后无论东部还是西部都不买他的账。2004年到2005年,乌克兰爆发了橙色革命,2005年,库奇马卸任,西部选民支持的尤先科当选总统,在2010年,乌克兰总统选举竞争异常激烈,最后东部选民支持的亚努科维奇以微弱优势上台。2013年底,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了乌克兰的危机,西部的利沃夫州甚至要***,2014年2月,亚努科维奇被议会罢免,这下东部俄语区又不干了,也发动了示威,3月,俄罗斯族占主体的克里米亚加入了俄罗斯,俄罗斯族占主导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也与乌克兰中央发生武装冲突。

2014年可谓乌克兰***的一个“分水岭”。2014年之前,在外部势力的参与下,乌克兰东西部矛盾尖锐,***左右摇摆,2014年这种东西部的矛盾对立终于彻底大爆发演变为武装冲突,***被“撕裂”,与俄罗斯的关系也视同“决裂”。毕竟乌克兰族在乌克兰占多数,“乌克兰语区”最终取得了“惨胜”,看目前的形势,乌克兰会更加“乌克兰化”,乌克兰也会更加亲西方,而与俄罗斯的关系也会灵活地“缓和”。乌克兰自***以来,一直处于东西部对立的旋涡中,哪有心思发展经济。乌克兰国土面积也不小,土地资源丰厚,工业基础良好,但是缺点就是处于周边大国争夺的“夹缝”中,可以说乌克兰有成为经济大国的潜质,然而也只是“潜质”而已,未来如果能妥善解决国内矛盾,加强***认同,采取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还是有可能发展成经济大国的,从目前来看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对于乌克兰而言,加强***认同、***自主、韬光养晦、发展自身才是立国之根本,无论亲西方还是亲俄都是伪概念,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同样是“处理”乌克兰危机,英法两国领导人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简单地说,***是***的化身,当然采取的一切行动和措施,都得配合***,为其摇旗呐喊,扬武助威。自从脱欧后,这种行动更加明显大胆公开。而法国是欧盟的二驾马车,首先考虑的欧盟利益。因此,与二驾马车之一的德国一起,共同来维护欧盟利益。最主要是看清了***人的真实意图,一但与俄罗斯闹僵了,首当其冲的是欧盟,而******远离俄罗斯,只是坐享其成。因此,法国德国极力反对与俄乌暴发冲突,并且在行动上得到验证,德国不容许向乌克兰提供包括所有德制武器。而***与***已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武器,包括致命武器。大有推波助澜,扇风点火,巴不得打起来的***心思。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