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有几个集团军?
从军事专业角度,问题应该是“德军出现过多少个集团军的番号”,因为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尤其是苏德战场都是大兵团会战,集团军级部队被歼、新建和番号转移是家常便饭,而不是所有集团军的番号与部队同时存在的。
(曾任第11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
比如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在法国战役时期的番号曾是“第10集团军”,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上到司令官下到90000残兵都成为了俘虏,这个集团军实际已不复存在,但是希特勒很怀念这支精锐部队,其后重建了两次,这样就比较混乱了。
综合统计,整个二战期间纳粹德军共编组了33个集团军的番号,兵种分类也比较杂乱,基本可以分为:普通的步兵(合成)集团军、***卫集团军、装甲集团军、***卫装甲集团军、伞兵集团军和山地集团军六大类。
(曾任第4集团军司令克鲁格)
其***防军带有序列番号的集团军有20个集团军,番号排到了数字第25,但缺编第5、第13、第20、第22、第23五个集团军的番号,另有驻防北欧的“挪威集团军”和战争后期在意大利北部成立的“利古里亚”集团军,共计22个步兵(合成)集团军的番号(特别要强调番号)。
至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共组建了四个“装甲集群”,在部分欧洲电影或者文章里也译为“军团”,这四个装甲集群在第二年升格为“装甲集团军”,序列番号仍然是从1到4。
(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
隆美尔的非洲军后来被升格为“非洲装甲集团军”,1942年底为挽救北非战局,又临时组建了第5装甲集团军,在突尼斯被歼,但这个番号后来又出现在阿登战役期间,由西线装甲集群升格而成,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德军在西欧战场上再组建第6装甲集团军。
同时,***卫军在欧战后期编组了***卫第6装甲集团军和***卫第7装甲集团军的建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迪特里希的***卫第6装甲集团军是由国防军“第6装甲集团军”改编而来,虽然作战序列稍有调整,仍然得视为一支部队,总结来说,二战时期纳粹德军共出现了8个“装甲集团军”的番号,虽然有个番号重叠,却同样有个番号重建,仍然还是八支部队。
(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特)
武装***卫军还有一个“***卫第11集团军”的番号,组建于1945年2月,在德国北部参战。1945年5月投降,集团军总司令为费利克斯·施泰纳。因此,武装***卫军共有三个集团军的番号,其中两个装甲集团军、一个步兵(合成)集团军。
德国空军编有一个“伞兵第1集团军”也参与了地面战斗,在意大利北部、在阿纳姆都曾经让盟军闻风丧胆,赠送绰号“绿色魔鬼”。它是1944年初,由德国空军第11航空军司令部改编而成的,最初只作为训练司令部。1944年秋升格为作战集团军,首任司令官是号称“德国伞兵之父”的库尔特·斯图登特将军。
(伞兵第1集团军司令斯图登特)
单独列出了一个“第20山地集团军”,虽然也属于国防军战斗序列,但比较是特殊兵种,该集团军的前身是德国在芬兰北部组建“拉普兰集团军”。1942年夏改编为德国第20山地集团军。1941年至1944年,在苏德战场北部的摩尔曼斯克地区作战,战争后期撤入挪威北部直至投降。
集团军是二战德军的重要“战役级兵团”设置,一般下辖两个以上的军,再由两个以上的集团军组成“集团军群”负责某一战略方向上的战事。战争期间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德国一共组建了19个以上的“集团军群”司令部,但其中若干番号是重复的,要根据具体时期加以区分,比如进攻苏联时分为南方、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后来则变成了以英文字母排序,与本题无关就不展开了。
(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曼陀菲尔)
二战德军的“集团军群”总司令一般由陆军元帅级别的军官出任,比如隆美尔元帅在西线的“B集团军群”、凯塞林元帅的“G集团军群”、龙德施泰特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等。
因此,类推下来集团军一级的司令官大多军衔为兵种上将或一级上将(大将),比如霍特、曼陀菲尔和武装***卫军的迪特里希等等,曼施坦因一级上将就是在第11集团军司令任上,因攻克塞瓦斯波托尔而封帅,不久晋升为集团军群总司令。
(B集团军群总司令隆美尔)
一战时德国是有王室的,后来他们去哪了?
一战时期,德意志帝国的君主是威廉二世,也是德意志帝国的末代君主,威廉二世在位期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1895年,威廉二世生于柏林,他是前任德意志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与腓特烈皇后维多利亚的长子。1888年,继位不久的腓特烈三世因病去世,威廉二世继位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视察时萨拉热窝时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的导火线。一个月之后,奥匈帝国在德意志帝国的支持下,对塞尔维亚宣战。
紧接着德、俄、英、法等***相继加入了战争。交战双方分别是德、奥组成的同盟国与英、法和俄、美等国组成的协约国。1918年11月,德意志帝国宣布投降,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意志为首的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一战结束之后,因与当时的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有亲戚关系,退位后的威廉二世便流亡到了这个一战中的中立国,余生便在此度过。1941年6月5日,威廉二世因病去世。
威廉二世与妻子维多利亚共育有七个孩子,比较有名的就是独女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路易丝公主的独女弗雷德里卡公主与当时的希腊国王保罗一世联姻,他们的长女索菲亚公主正是前任西班牙国王的妻子,也是现任的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的母亲。
值得补充的是,由于欧洲王室联姻的现象非常普遍,威廉二世的母亲腓特烈皇后维多利亚正是被誉为“欧洲祖母”的***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长女。
二战时德军总共有多少军队?日军总共有多少人?德国总共有多少人口?***总共有多少人口?
二战时期,德国的总人口也就8000万左右,整个战争期间,上升或者下降的幅度都不太大。而1940年的***人口也在7300万左右,人口其实都不算多,但是军队方面,基本上是已经达到了一个上限。
各个时期的军队数量,他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将整个战争一概而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战争进程,各个***都会对军队进行调整,进行扩军。比如***,1940年的时候,***有140万军队,而战争结束的时候,他有550万军队。
我们先看德国,德国在战争中,军队也是逐渐的扩编的。1939年,德国国防军陆军的人数在三百多万,加上海军、空军、***卫军也就四百多万人。而到了法国战役的时候,德军进一步扩军,进攻法国,部署了三百多万人,这会儿德军全部兵力达到了600万。而苏德战争准备阶段,德军再次扩军。而到了战争僵持阶段的1943年,德军兵力达到了巅峰,有900多万人。
二战时期,德国的兵力从来都没有上升到过1000万,九百万,已经是极限了。这会儿德国人口也就8000万,八个人养一个兵,这已经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了。八千万人,除开男女比例,男的四千万,再除去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绝大多数都去当兵了。
再看***,卢沟桥事变的时候,***才多少兵力,说出来你都不信,只有60万。而到了1939年,日军扩充到了100万人。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扩军达到了170万。***最大规模的扩军,是在战争后期,兵力达到了500多万人。当然,这差不多也是***人的极限了。
其实吧,很容易去断定网上一些传言,说德军1500万、1300万的,这根本就不可能,你拿出来那么多人去当兵,***谁来运转?这些兵,你养得起么?至于某个作者所说的,德国的德国籍德军最多时有1200万人,这根本不可能,同一时期,拿出来这么多军队,***根本没法运转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战争末期,德军日军扩充的部队的兵员素质如何,老的少的,十几岁的,四五十岁的,什么年龄的都有。
另外再提一句,类似于战争末期那些国民突击队,在德军眼里,压根就不是兵,顶多算是武装分子,这些人是不能算在德军里面的,德军自己就不会同意。德军的军官有着天然的傲气,他们根本看不起这些小老百姓。
德国人是雅利安人的后裔吗?什么民族是雅利安人的后裔?
伊朗,便是雅利安的意思。
雅利安人是印欧语系的一支,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从东欧草原开始东迁进入中亚。之后一分为三:
1,向西进入伊朗高原,形成了米底人和波斯人。
亚述帝国灭了伊朗的埃兰文明之后,米底人崛起。米底人后来和新巴比伦联手灭了地跨亚非的亚述帝国,成为西亚大国。
公元前553年,波斯人居鲁士二世击败米底人,建立了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
米底人一部分融入了波斯,而另一部分则长期生活在今日的库尔德斯坦地区,这就是现在的库尔德人。
所以,雅利安人的西支以波斯文明为代表。
2,向南进入印度
古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流域,也就是站在的巴基斯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古印度文明的中心逐渐转移至恒河流域。
事实上,我们常说的印度文明就是雅利安人进入南亚之后的文明。
印度的高种姓人属于雅利安人,他们是恒河文明的建立者。
3,另外一支留在了中亚
与进入伊朗和印度的雅利安人不同,留在中亚的雅利安人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
之后,随着波斯帝国的扩张,中亚的雅利安人逐渐成为波斯帝国的一部分,今日的阿富汗和部中亚的塔吉克斯坦便属于东伊朗语系。
中亚最初都是雅利安人,至公元7世纪,随着唐朝的崛起和东西突厥的被灭,突厥人开始西迁,而中亚就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渐突厥化。
也就是说,现在的中亚五国,除了塔吉克斯坦外已经全部突厥化。
因此,以***来算,伊朗、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印度便是主要的雅利安人分布区。
而德国人并非雅利安人,德国人属于日耳曼人,与雅利安人同属于印欧语系。
纳粹德国***卫军的军衔和职务级别是怎么划分的?
对于二战德国***卫队军衔的认知,要牢记三个原则:1、它存在有普通***卫队(下属***卫队)和武装***卫队(通常意义上的***卫军)两套军衔体系;2、两套军衔都属于***卫队内部的***系统,互相之间可以横向划等号,却无需与德国国防军和其他***的西式军衔比较,因为那不成立;3、把脑海中关于军衔“少中上就是一二三颗豆”的惯性思维暂时抛开。
然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读懂***卫队的军衔和领章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拿走不谢。(***卫队全国领袖专属领章)
在1939年这个二战爆发年之前,希姆莱的***卫队只有一套军衔体系,从“全国领袖”到“***卫队员”共五档21级,作为纳粹***的准军事组织,这套军衔既与陆军军衔体系相近又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理解为“似是而非”的性质。
1939年以后,随着***卫队野战部队形成规模,并且在作战行动中要隶属于最高统帅部和陆军高级司令部指挥,为避免在战场出现与国防军职衔混乱的情况,开始设置并使用武装***卫队(武装***卫军)的军衔称号和标识。由于期间有所增加和调整,我们仅以1944年的最终存在版本说明。
(注意迪特里希领章上的三颗豆)
一,将帅级军衔的对应方式和领章说明。1、“***卫队全国领袖”一职由希姆莱独享,等于武装***卫军的“陆军元帅”军衔,其领章是特殊的,没有其他可比性。
2、“***卫队全国总指挥”共授予了迪特里希和豪塞尔等四人,等于武装***卫军的“一级上将”(大将)军衔,领章是三片橡树叶下面三颗豆,这与大家对大将四颗豆的传统认知不符,就军衔对应的野战部队职务来说,希姆莱出任过集体军群总司令、迪特里希最高军职是***卫装甲集团军总司令。
(海德里希是两颗豆)
3、“***卫队全国副总指挥”共授予了105名高级***卫队领导,等于武装***卫军的“二级上将”,类同于国防军的兵种上将,1942年被暗杀的海德里希就是这个级别,领章是三片橡树叶下面二颗豆,虽然他没有武装***卫军的身份,但是身兼***上将。
4、“***卫队地区总队长”等于武装***卫军的“中将”,《春天的十七个瞬间》里盖世太保头子缪勒就是这个级别,领章是三片橡树叶下面一颗豆,在武装***卫军部队一般担任师长职务。
(施季里茨旗队长只有一片橡树叶)
5、“***卫队旅队长”等于武装***卫军的“少将”,《春天的十七个瞬间》中央保安总局第六处处长舒伦堡(施季里茨的直接上级)就是这个级别,领章是只有黑板上三片橡树叶,注意下面没有豆,在武装***卫军野战部队中一般担任摩托化旅长、装甲旅长等职务。
6、“***卫队区队长”等于武装***卫军的“准将”(也有称***卫队团队长),这是***卫队军衔系统有别于国防军的地方,后者是没有大校军衔的。领章是变成了只剩二片橡树叶,在野战部队有***卫军准将、专属***卫军炮兵大校两种称谓,但意思是一样的,略高于正团级。
(派普混到***卫军中校,四星有杠)
二、校官军衔的对应方式和领章说明。1、“***卫队旗队长”等于武装***卫军的“上校”军衔,领章上只有一片橡树叶,标准的野战部队正团级干部,《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施季里茨正是这个级别,武装***卫军最年轻的上校派普与其对应。
2、“***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等于武装***卫军的“中校”军衔,从这个级别起更改为单领章样式,一侧领章四颗豆加杠,派普在1944年阿登战役时以中校军衔率领的是一个装甲战斗群。
3、“***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等于武装***卫军的“少校”军衔,领章是黑板上四颗银豆。
(派普还是***卫军少校时,四星无杠)
三、尉官军衔的对应方式和领章说明。1、“***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等于***卫军上尉军衔,领章是三颗豆下面两道杠,二战最牛叉的***卫军坦克连长魏特曼就是这个军衔。
2、“***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 等于***卫军中尉军衔,领章是三颗豆下面一道杠,可以理解为副连职。
3、“***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 等于***卫军少尉军衔,领章是黑板上只有三颗豆,可以理解为正排职。
***卫队和武装***卫军的尉级军衔是最直观的,相对简单直白。(魏特曼上尉,三星两杠)
四、士官和士兵军衔的对应方式说明。***卫队突击小队长:***卫军本部上士或参谋上士
***卫队一级小队长:***卫军一级上士
***卫队二级小队长:***卫军上士
***卫队三级小队长:***卫军中士
***卫队三级小队副:***卫军下士
***卫队代理三级小队副:***卫军上等兵
***卫队突击队员:***卫军一等兵
***卫队组长:***卫军二等兵
***卫队队员:***卫军列兵
这一堆对我们来说了解的意义不大,所以一笔带过,领章样式随便看看图表就好了。(魏特曼少尉,三星黑板)
五、***警衔与***卫队专用职衔的对应1942年为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德国***完全并入***卫队指挥序列,警衔也作了较大调整,主要是警官警衔改成与军官军衔完全相同,***将官领章改与***卫队将官相似,同时设立了作为战争预备队使用的“野战***”,***在战区执勤也改着灰绿色野战服。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 、***少尉。
一般而言,普通***卫队的保安部门和秘密***(盖世太保)高级军官,都兼有警衔,比如缪勒就是***卫队地区总队长兼***中将,但他们没有武装***卫军的兼衔,因为不属于作战部队序列。(这就是个***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
***、法国、德国,三个***哪个实力更厉害一点?
论经济实力,德国最实力强,否则也当不了欧盟的发动机。论军事实力,***最强,虽然是个破落户,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做为二战前的世界第一大国,还是有点家底的。论***政策***性,法国最强。高卢雄鸡的特有性格,是欧洲最敢对***说不的***。如此,凭军事实力英法半斤对八两,都是核大国,德比不了。凭综合实力,德国是老大,英法比不了。
北约都有哪些***,各个***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北约作为全球最大的军事结盟集团,拥有成员多达30个,几乎都是以西方***为主,已经沦为***控制欧洲、称霸世界的工具。
作为上世纪美苏冷战的产物,北约组织完成了他的时代使命,那就是跟苏联领导的华约对抗,成功拖垮了苏联。在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北约的时代任务本应结束,但他仍苟延残喘地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还招收了一批新成员,进一步壮大了北约组织。***这样做,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的霸权服务,为了美欧西方主导世界的虚荣服务。然而一个组织要想合理地存在,必须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必须要找个事干,那怎么办呢?***就把目标转向了俄罗斯。通过与欧洲盟友一起,大肆渲染俄罗斯威胁论,把欧洲对苏联的恐惧转移到俄罗斯身上,才能达到一箭双雕之效。因为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的核武库,核袭击能力足以摧毁***和欧洲,这对***独霸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拥有强大的威慑作用。所以,***要想对抗俄罗斯,以自己的实力单打独斗根本不可行,若拉上欧洲盟友就可以对俄罗斯实施全方位施压;另一方面,在对“俄罗斯威胁论”渲染到位后,还可以让欧洲各国更加死心塌地地追随***,来获得安全感。以至于现在欧洲仍有很多***想加入***领导的北约战队,希望依托***这个大靠山、依靠北约强大的常备军队平台,来对抗俄罗斯,这其中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就是典型的例子,现在乌克兰也想加入北约,碍于俄罗斯的强硬表态,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成真,北约的边境直接对俄罗斯西部地区实施半包围,将会严重威胁俄罗斯的战略安全。那么都是哪些***加入了北约呢?他们又承担了什么角色?北美洲:***、加拿大亚洲:土耳其欧洲:【东欧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南欧地区】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黑山、北马其顿;【西欧地区】***、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北欧地区】丹麦、挪威、冰岛、匈牙利;【中欧地区】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这30个北约成员国由于军事实力参差不齐、外交政策不尽相同,所扮演的角色各异。担任领导者角色的是***:由于***兵力多达150万人,军事基地遍布全球,又是西方世界第一大拥核国,其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都在另外29个成员之上,北约的大boss角色非***莫属。现任指挥北约30国部队的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托德·沃尔特斯空军上将就是由美军将领担任的,凸显***在北约中的特殊领导地位。比如利比亚战争、科索沃战争都是由***领导的北约展开的。不听使唤的成员是土耳其:土耳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已经加入了北约,但土耳其毕竟是一个亚洲***,跟欧洲***不属于同一个圈子。一方面土耳其的伊斯兰教与美欧地区的基督教不同;另一方面,美欧***的传统习俗和行事规则一致,与土耳其也有差别。使得北约和土耳其始终存在一种隔阂。说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吧,但他基本不会跟随***领导的北约参与对外军事作战行动;说他不是北约成员吧,土耳其又向北约缴纳着会费。总之,土耳其就是一个不听使唤的北约成员国,有他无他无关紧要。厌***北约的是法国、德国:作为欧洲实力最强的两个大国法国和德国,看清了***利用北约控制欧洲的伎俩,不想生活在***的屋檐下,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尤其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抨击过北约,称其为“脑***”,甚至扬言建立欧洲军队来取代北约以履行欧洲集体防卫的职能,这事还得到德国***默克尔的赞扬。法德“拒绝”北约的实质是对***控制欧洲的不满,与***、意大利这种死心塌地地跟随***,充当小弟的性质不同。把北约当靠山的是波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是前华约成员国、苏联的卫星国,波罗的海三国是苏联加盟共和国,鉴于他们在苏联解体后与俄罗斯的日益加剧的矛盾,他们加入北约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俄罗斯。这几个小国军事实力太弱,只能依靠北约集体防卫的优势充当自己的靠山,才有底气跟俄罗斯叫板。就比如波兰,为了能把***拉进自己与俄罗斯对决的最前沿,让美军永驻波兰,极力讨好特朗普,不仅承诺免费给美军驻军提供永久基地,提供驻军拨款,甚至还把基地名字命名为特朗普堡。打酱油角色的是冰岛、卢森堡:在外界看来,能进入北约的***基本都是军事实力较强的***,可偏偏有几个***例外,其中就包括冰岛和卢森堡。冰岛根据宪法不设常备军队,是北约唯一没有军队的***;卢森堡虽然有军队,但其总兵力仅有2000人。北约想依靠这两个***在战时提供帮助是不现实的,他们在北约完全是滥竽充数,顶着北约成员国的名义,依靠北约平台获得安全保障。由此可以看出,***留下北约组织绝对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决定,这将服务于***的霸权利益,使得实力最强的欧洲地区永远控制在***自己手里。德国历史上的总统排名?
1871年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威廉一世作为德意志帝国最高领袖,宰相俾斯麦。
1919年魏玛共和国建立,艾伯特为总统,谢德曼为***。
一战,德国战败,魏玛共和国解体。
1932年3月,兴登堡接任德意志总统,***就是后来的战争狂人阿道夫希特勒。
1945年二战结束,德国战败,希特勒在地堡“狼穴”***身亡。任命海军总司令兼潜艇司令邓尼茨为***元首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同年,阿登纳接任德国***。之后为基辛格,联邦德国***勃兰特,继任者为施密特,而后是科尔。一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是施罗德,现任***默克尔。
北约有多少个***,都叫什么名字,各国军队构成如何?
北约现在共拥有30个成员国,成员涵盖欧洲、北美洲、亚洲三大洲,是全球最大的军事结盟组织。
表面上看,北约是北美洲和欧洲为了实现集体防卫,保护***及欧洲盟友的安全,实质上是***遏制欧洲,维持***全球超级霸权的工具。
自从二战结束后,全球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同盟国和法西斯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矛盾。欧洲英法德意等老牌大国已经被战争打得元气大伤,实力最强的只有***和苏联。
美苏两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逐渐走向全面对抗。
对于欧洲***来说,他们已经无法置身事外,因为欧洲绝大部分***与***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他们肯定要站在***一边;从主导权方面讲,中西欧***不愿意欧洲沦为苏联的后院。
在此情况下,中西欧***又没法独自应对苏联日趋扩张的影响力,怎么办呢?只有找上***
欧洲***需要***强大的军事保护,而***又需要更多的欧洲***加入自己的阵营对抗苏联,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因此,美欧双方一拍即合。于1949年4月4日,***、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丹麦、挪威和冰岛在华盛顿正式成立北约军事集团。
***作为北约军事实力最强大的***,自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成为北约组织内部实质的大boss,北约各成员都需要听从***的号令。
某种程度上说,北约的成立,奠定了***军事控制欧洲的基础。
此后近半个世纪,北约在***的指挥下,与苏联领导的华约全面对阵,但北约终究还是占据上风,拖垮了苏联,华约也随之解散。
唯一的劲敌没了,北约不仅没有解散,反而成员还有扩大之势。尤其是2004年,原苏联的加盟国波罗的海三国,以及原华约成员国基本都投入了***怀抱,加入了北约。
到2020年3月,随着北马其顿的加入,北约正式迎来了第30个成员国,成员分别是:
北美洲:***、加拿大亚洲:土耳其欧洲:***、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挪威、冰岛、匈牙利、希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黑山、北马其顿在这30个***中,综合军力排名靠前的***分别是***、法国、***、德国、土耳其。除了***之外,其他***的军事力量都是参差不齐的。
第一从武装部队数量方面看:北约***中,超过20万武装部队的***只有***、土耳其、法国、***。其余***的武装部队人数基本都在10万以内,还有像卢森堡这样的北约创始成员国,总兵力才2000人左右,如果发生战事,根本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
因此,北约大部分***仅依靠自己的国防实力来维护***安全根本不现实,只能找靠山,把防务交给实力最强的***。
第二从战略核武器方面看:北约30国中,只有***、法国、***拥有核导弹,其中***的战略核力量最强大,具备海陆空立体化核打击,而法国和***的核力量主要是海基核导弹,跟***相比弱的多。
第三从航母战斗力方面看:北约30国中,***、***、法国、意大利、土耳其五国拥有航母。其中***和法国都是核动力航母,具备丰富的航母编队战斗经验;而***新服役的两艘航母问题频出,加之没有舰载机,还未真正形成战斗力;土耳其和意大利的航母属于小吨位的小型航母,还不如我国的万吨大驱。
北约的重要***德国,由于***和***的限制,他的军事发展始终处于低水平运转,仅是防御性质的部队。
因此,北约的真正掌控者实际上就是美英法三国,说到底就是***。土耳其虽说也是北约大国,可他毕竟属于亚洲***,跟美欧西方***不属于一个圈子,得不到信任,更没有话语权。
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北约的存在其实已经不合时宜了,但***为了掌控欧洲,称霸世界,他不得不让北约有一个存在的理由,那就是俄罗斯。
德国名将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的结局是什么?
曼施坦因:
曼不群标准容克贵族,1944年时候东线吃惊,曼不群吐槽小胡子不要瞎JB微操,打仗交给自己就行。然后被包括戈胖、小黄在内的高层一顿排挤之后下野了。1945年五月时候向英军投降,然后一直被扣在岛上种土豆。并没有被直接审判,反倒是到了1949年,苏联人觉得这孙子打的我们那么惨,不抓起来关几年真的牙痒。在苏联压力下,***人判了曼施坦因18年,但到1952年就放了出来。回国之后曼施坦因还参与重建西德国防军,还被聘为北约高级军事顾问,他结局算好的。监狱里放出来之后还写了自传《失去的胜利》,又名《除我以外都是***》、《都听我的战争早赢了》等
古德里安:
古不帅命运和曼施坦因有点类似,同样是敢和小胡子拍桌子撕***的狠人。后来也因为小胡子喜欢在线微操,在一次次撕***中被一次次降职,最后终于被免职。1945年5月古不帅向美军投降,但美军实在找不到罪证。毕竟这个大佬一方面一直没封帅~ 二方面人家确实很职业军人,手上很干净。所以关了三年之后就放了
出来之后写了基本回忆录,比较有名的就叫做《古德里安战争回忆录》,又名《希特勒是个大***》
隆美尔
隆不在是个很悲剧的汉子,不过他和上面两位也的确有差距,宠妻狂魔、北非杠精、情商极低。非洲那边被盟军赶出去之后回到欧洲负责大西洋壁垒,结果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去给老婆过生日...(隆不在的由来之一)
在德国走向衰落的时候(尤其是库尔斯克失败之后)隆美尔被几个***友怂恿,一起参与了暗杀小胡子的计划。计划失败后隆美尔也暴露,但小胡子考虑到这厮毕竟原先宣传成战斗英雄,也好歹封了帅,就给了他一次***的机会。死后国葬待遇